断盖里斯的宣讲。
盖里斯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新历法。
这个时候,就有必要提及一句,虽然说伊斯兰历并不适合农业耕种。
但同时代的儒略历就适合吗?
儒略历,简称儒历。
其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
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该历法将罗马执政官上任的一日订为一年的开始日,即1月1日。
儒略历的诞生,是为了针对之前罗马帝国混乱历法的结果。
在儒略历之前,罗马人虽然知道一个太阳年大致是365.25天,但他们还是坚持按照月亮圆缺的方式,组成12个月,也就是355天。
而为了弥补这中间的10天空白,因此隔不固定几年,罗马的大祭司就会宣布某年是闰年,一口气闰一个月,把不够的日子补上来。
如果,管理合适,这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罗马执政官的任期是与日历年相对应的。
换句话说,罗马的大祭司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延长当时罗马执政官二十几天的在位时间。
罗马的大祭司拒绝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缩短罗马执政官的在位时间。
人类多几个太阳算什么,罗马祭祀还能让年份变短或变长呢!
政治斗争进入日历定义战,这个事太抽象了,儒略最终选择永久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采用了,每四年闰一日这个设计。
从而避免某年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月,或者某年莫名其妙少了一个月这种事。
但真正的一年,又其实并非365.25天,而是365.2422日。
这个微小的差距,导致每128年,将会少上一天。
从儒略历开始,延续到今天,已经少上快十天了。
春分和冬至的计算出现了明显问题,因此盖里斯就不只是要纠正伊斯兰历、也要连同儒略历一同改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