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调度,并维系一定的物资补给。
拿现如今,埃及王国第四军团的总部驻扎的地方来说,便是位于声名显著的圣凯瑟琳修道院。
圣凯瑟琳修道院,正式名称为圣凯瑟琳西奈山圣凯瑟琳神圣自治皇家修道院。
是位于埃及西奈半岛的一座基督教修道院。它位于西奈山脚下,建于 548年至 565年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
在亚伯拉罕神话体系中,据说先知摩西,就是在这里见到的燃烧灌木丛。
【摩西牧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在亚伯拉罕神话中,燃烧灌木丛的意义,便近似黄帝告祭天地时,天上显现大螾大蝼做出回应一般。
是宣告了摩西得到与神交流,作为以色列人领袖的资格。
【神说:「我必定与你同在。你把子民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服事神——这就是给你的标记,表明是我派遣了你。」】
此外,有关这里的圣经故事还有许多,就比如说摩西在这里,还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西比拉。
至于圣凯瑟琳,则是一位基督教圣徒和处女。
根据她的圣徒传记,她既是一位公主,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大约14岁时皈依基督教,使数百人皈依基督教,并于18岁左右殉道。
据说,在修道院建成几个世纪后,有人在附近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圣凯瑟琳的遗体。
因此这个修道院的名字才被改名为圣凯瑟琳修道院。
但对于这个故事,某些愤世嫉俗的人,还是会抱有疑虑的。
恰好埃及第四军团军团长拉加尔德将军,就是这么一位。
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浓厚的宗教情怀,事实上,若非这附近是为数不多可以驻扎军团的地方,他甚至根本愿意来此。
后世神学家,家费利克斯·法布里,在访问这座修道院时,留下了详细的描述。
这里有“高大的果树、沙拉香草、青草和谷物”以及“三千多棵橄榄树、许多无果树和石榴树,以及大量的杏仁和其他水果”。橄榄被用来提炼油,用于点灯,并作为厨房的佐料。
相对周边地区的荒凉,这里已经是相当宜居了。
但拉加尔德将军,其实还是感到不满,对于他来说,这里太小了,不能集结所有的军队,还要将军队分散开来,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
现如今的埃及军团,在经过改制后,以及同曾经的西欧封建军队不再相同。
埃及的的部队,是以当初第三次十字军残留部队为基础所组建出来的。
这一支十字军在重组的过程中,依旧保留着大量封建时代的特征,但却在重组过程中却不再是按照原本的封建依附关系确立上下级,而是仿照耶路撒冷王国军队的体系,还有古罗马职业军团的情况,重新编组。
封建依附关系下的军队,即高阶的领主天然就是军队领袖,寻常的小领主便在军队里充当指挥官,而那些非领主的骑士们要么被集中起来使用,要么则担任中下层的指挥官。
可以说在一个标准的西欧封建社会里,封建依附关系即军事上下级关系。
当然这种制度的天然缺陷性问题太多了,依靠血脉所能传递的东西,实在是有限。
而一名不合格的战场指挥官,所能带来的灾难,足以葬送千军。
更何况就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附庸这种说法,一旦落实进军队变成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部下……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起仗来,就靠骑士决死冲锋,再加上步兵跟上,至于自己手底下有多少士兵那不知道,自己部队斩敌多少更不知道,打赢了那就是上帝眷顾,打输了那就被上帝抛弃。
讲直白点,那即是打个仗和摇骰子一样是玄学,而且军备后勤之类的更是直接麻爪,若是在家门口打仗其实还好说,无非是逃兵多点,但终归可以找到民夫替自己运粮。
而如十字军这样的相隔几千公里的远征,如果不去明确好一个尚可的体系制度,那么就是如第一次十字军那样的灾难,还未出欧罗巴的土地,就能死上几万人。
而在第二次十字军里,哪怕是有着法王来作为军队的统帅,也吃了这种标准封建军队的折磨,在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后,军队险些溃散。
在那么一种处境下,法王将自己的部队重新整编,任命圣殿骑士团的骑士来作为部队的小队指挥官,依靠着圣殿骑士团那逻辑相对清晰的上下级体制,来高效的传达命令。
宗教骑士相较于世俗骑士更加强调服从与纪律,依托着宗教骑士团的架构,法王才尽可能完整的将自己部队带到了提尔。
当然在经历过那么多的军事纷争后,现如今的欧洲军事体系要比之当初进步了许多,最起码无论是巴巴罗萨的德意志十字军,还是狮心麾下的英法十字军,都没有再去重演第一次十字军时的那种苦难行军。
现如今埃及的十字军,差不多就经历过一次第二次法王重新编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