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洛水祭典 才子佳人(2 / 3)

,鼎身铸山川纹饰,象征武周疆域。

李令月抬手轻抚鼎耳,触之冰凉,问道:“此鼎铸成后,可曾试火?”

豆卢钦望答道:“回殿下,三日前已行‘燔燎之礼’,鼎内燃松柏,烟气直上,无滞无散,司天监言此乃吉兆。”

李令月目光微动,又问:“洛水水位近日可有异动?”

豆卢钦望略一沉吟:“自去岁冬至今,洛水清浅,然三日前忽涨三寸,水色澄碧,沿岸渔人皆言‘龙神吐息’。”

李令月唇角微扬,似笑非笑:“哦?倒是个好兆头。”

陆沉渊听的想笑,指定又是武家人的手笔,装神弄鬼,各种祥瑞。

李令月缓步走向祭台边缘,俯瞰洛水,时值十月深秋,洛水两岸层林尽染,漫山红枫如火,映得整条河道都浸在一片绯色之中。

秋风掠过,万千枫叶簌簌作响,如红浪翻涌,美不胜收。

李令月心里很想跟陆沉渊驾舟游玩,但也没忘了正事,她忽而侧首,问道:“祭典亚献者何人?礼部可曾拟定?”

豆卢钦望垂首:“按礼部议定,当由魏王执亚献。”

“……”

李令月指尖在袖中轻轻一蜷,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淡淡道:“嗯,魏王稳重,倒也合适。何人终献?”

豆卢钦望依旧平静:“当由皇嗣执终献。”

李令月松一口气,看来这帮人到底还是想着李家。

初献由主祭担任,这没什么好说的,亚献者地位仅次于主祭,“武周”祭祀,母亲不会选择四哥,让武承嗣来突显武家地位,也是表彰他在助武登位中的贡献,这是必然。

至于终献,可以给武三思,也可以给肱骨大臣,诸如岑长倩、狄仁杰,甚至眼前这位主管祭祀的豆卢钦望都可以,但礼部拟定的人选为四哥,这便是尽可能平衡李武两家了。

李令月正色道:“侍郎辛苦。”

豆卢钦望眉头微动,似乎没想到李令月这么快反应过来,神色间颇为欣慰,也不枉他们这些老臣殚精竭虑了,随即整肃神情,郑重拱手道:“殿下言重。臣等不过尽本分而已。”

接下来李令月围绕祭祀步骤、诸般仪仗、禁军驻防等事,与豆卢钦望对答如流。

陆沉渊不由挑眉——这位公主殿下,还真有几分天家气度。

他闲来无事,干脆一心二用,默默修炼。

忙了将近一个时辰,李令月终于将诸事议定,确保万无一失,这才有闲暇时间,让仪仗回返公主府,她自己带着陆沉渊直奔停泊在不远处的画舫游船。

这是她的船。

船身长五丈,宽两丈,通体采用岭南百年红木打造,木质坚硬如铁。

船体外侧暗刻细密纹路,那是钦天监老道亲手绘制的“避水符”,能让船行如飞,不惧风浪,船头雕成凤首状,口中含着一颗鸽蛋大小的明珠,泛着淡青光晕——这是南海鲛人泪所制,能避百邪。

踏入船舱,仿佛步入一方清雅天地。

地面铺着大块青玉,石纹如山水泼墨,天然成趣。

四壁悬着几幅真迹: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笔走龙蛇,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缥缈如仙,更有当朝宰相岑长倩所赠其族叔岑文本亲笔所书的“海晏河清”,笔力雄浑,气韵沉凝。

陆沉渊一入内,目光便被这些字画吸引。

他缓步走近,手指虚抚过《快雪时晴帖》的飞白之处,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书中说,翰墨、丹青之道,与棋道、琴道一般,一旦入了境界,也能以意通玄,如符文般勾动天地元气。”

他的指尖在字迹上游走,仔细感受其中气韵:“前朝大业年间,书道大家智永禅师曾以一幅《千字文》镇压江南七十二水寇,那些贼人闯入寺中,见墙上字迹突然化作金戈铁马,竟自相残杀而亡。这篇不知道什么作用,毕竟是书圣的真迹……”

李令月走到他身边,笑道:“‘佳想安善’,这是一篇能助人静心开悟的名篇,一旦字中真意显化,整幅字帖便会泛起青光,字里行间似有云气流动,渐渐形成一团朦胧的光华,身处其中,无论破五境、六境还是一境、二境都没有走火入魔之虞,现在处于封印状态,每解封一次,字中真意就削减一分。我用不上,挂在这倒有些浪费了。”

陆沉渊看向她,故意道:“知道公主殿下天资卓绝,真让我自惭形秽啊~”

李令月瞪他一眼,抬手想打他。

陆沉渊轻咳一声,马上转向《洛神赋图》,好奇道:“那这篇呢?难道画中真能走出一位美人不成?殿下见过吗?美不美?”

李令月凤眸微眯,虚着眼睛看他:“怎么?你还想看看?”

“算了,不看了。”

陆沉渊很识趣,马上转身,目光如春风拂柳般落在李令月身上,他向前半步,带起一阵若有似无的竹露香气:“不过一画中仙,再美也是假物。”他声音低沉,故意凑近,一字一顿道:“哪比得上眼前,活色生香……”

“你!”

李令月只觉得一股热意从耳后漫上来,连带着脖颈都泛起淡淡的粉色,她下意识想要往后躲,这个登徒子!明明知道她最受不得这样的撩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