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道国宴菜?
吴秀琳忍不住抿了抿嘴。
内心一整个震惊!
一个平平无奇的二食堂,搞个试菜宴而已。
用得着这么拼?
所谓酿银芽,其实就是以绿豆芽茎秆为壳。
用刀从每根豆芽中间划开,形成夹子状。
随后再根据口味喜好,填充馅料。
严格来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宴菜。
后经过几代大厨,在食材,工艺和摆盘方面进行改良。
使其更加符合国宴精致、健康和文化的要求。
之后才慢慢被捧上国宴餐桌的。
而这道银芽双拼。
无疑又是一次大胆的改良。
“吴同志,吴同志…”
“这道酿银芽有什么问题?”
许承宣是吃过酿银芽的。
也知道这道菜做起来的工序有多麻烦。
他先夹了两根素酿银芽。
素馅里有香菇、豆腐、胡萝卜和香葱。
吃进嘴里清爽解腻。
跟上一道烤鸭搭配着吃正好。
吴秀琳在短暂的愣神后,很快便回过神来。
听许承宣这么问,免不了要解释下:“没什么问题。”
“只是这荤素双拼的吃法,很是新奇!”
“如果刀工能再精进些,这道银芽双拼,倒是可以给满分的。”
吴秀琳分别尝过荤、素两种吃法后。
对这道菜更是赞不绝口。
“按吴大厨你这个评价来说,今儿这试菜宴的前两道,可都是准国宴级啊…”
“看这菜单,前五道是中式名菜,后面可还有西式菜点呢。”
“二食堂可真是藏龙卧虎啊!”
杨干事笑的跟个弥勒佛似的。
坤着脖子朝院里看。
想着第三道菜什么时候上。
“吴大厨,前段时间二食堂应该也派人,去你们饭店观摩学习了吧?”
“是不是几位大师傅给开了小灶?”
崔干事用手帕擦了擦嘴,出声询问。
听着只是句玩笑话。
实际上是想替小舅子打探点情报。
“那几天饭店还有招待任务,后厨里忙得脚不着地。”
“要说开小灶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师傅们掌勺的时候,都是允许现场观摩学习的。”
“至于最后能学到多少,就要看各自的悟性了。”
吴秀琳说着,也在回忆。
当时十几个食堂,派了那么多人过去。
她也记不住哪个是二食堂的。
“那就有点奇怪呐~”
“二食堂后厨的几个师傅,年纪好像都不大。”
“也没听说有这么一位高手?”
崔干事尤不死心。
二食堂藏着这么一位高手。
对他小舅子来说可不是啥好消息。
他这会已经笃定,老姚肯定是请外援啦!
要不然这大师傅,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你的意思是?”
许承宣闻言不由皱眉。
之前他就怀疑,张罗这桌试菜宴的大师傅。
可能是姚启文从哪里借调来的。
再经崔干事这么一通分析。
他是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有没有可能是从兄弟单位,借调过来的?”
崔干事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这个事可关系到试菜宴的公平性。
要是各大食堂有样学样,都去搞借调,那岂不是要乱套?
关键你借调只能一时应急。
就算试菜宴糊弄过去。
改天要接待外宾了。
难道再故技重施,借调个厨师来救场?
“应该不会的…”
“要不然我们去后厨看看?”
吴秀琳也没想到,崔干事对二食堂会有这么大的恶意。
没有任何证据的事。
怎么能仅凭主观判断,就下定论呢?
真要有所怀疑,最多大家一起移步后厨。
是骡子是马,一看便知。
“吴同志这个提议好啊。”
“走,咱一起去后厨见见这位大师傅!”
许承宣闻言,当即拍板。
他也想见识下这位大厨的风范。
与此同时,二食堂后厨。
一股浓郁的高汤,香味扑鼻。
褚卫国正用清水仔细冲洗着砧板。
务必做到不留一丁点杂质。
一边洗,一边嘱咐小燕:“用筛网过滤高汤,静置备用。”
“注意不要烫到手了!”
“知道了师父。”
高小燕动作很麻利,很快就滤出一大碗高汤。
为防止有灰尘掉进去,还细心的蒙了纱布。
“老刘,八丝切好了没?”
褚卫国刚洗好砧板。
又拿来磨刀石,开始打磨片刀。
一会要做的这道文思豆腐,素有刀工豆腐的美誉。
豆腐需切的细如发丝,再搭配传统八丝。
最后要在清汤中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