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恐怖围城(1 / 3)

洪州,地处宋夏边境的交通要冲。

控扼连接西夏核心区域兴庆府、灵州与北宋鄜延路的“国信驿路”。

这里是西夏南侵的必经通道之一,也是大宋伐夏的跳板。

前不久战死的刘法,三十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战成名,他突袭洪州,斩敌500余人,摧毁营帐1.2万座,扭转战局。

十二年前,大宋拿下盐州,西夏就是从洪州出兵,将盐州夺了回去。

宋军大兵压境,森严凝重的杀气,笼罩着整个洪州城。

它的城墙并不是很高,也不厚,因为此地原本就是个县。

西夏叛宋之后,将洪门镇,升为洪州。

从那之后,宋夏之间战火不断,洪州又处于两国争夺的最中心地带,根本没有足够的和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修葺一个足够坚固的城墙。

不过周围的堆拔、工事,倒是密密麻麻,策应洪州主城的堡寨也有很多。

城墙上密布着一排排箭手,矢弩遥指城下,严阵以待着。

这些弩威力巨大,可以轻松射穿宋军盔甲,尽管不如神臂弩,也是绝对的守城利器。

西夏的匠造工艺其实很好,契丹也一样,甚至他们两个都开始尝试着使用火药了。

一片静寂中,在他们的身后,却有隐隐的尘土飞扬,从城外的望楼上看进去,可以看见一队队骆驼正在牧人的驱赶下快速移动着。

这些骆驼有的身上架着旋风炮,有的载着巨大的藤筐,筐中装着一块块碗口大的卵石,很显然,这是洪州一方守城和远程攻击的重要武器。

城中把男女老少全部动员,就连健壮一点的妇人,也都召集起来,誓要守住洪州要塞。

只要战端开启,能战的人全都要登上城头,与宋军作战。

一个高大瘦削的武将,站在城头上,远眺宋军的营寨。

他是西夏豪族出身的梁哆唛,五年前,就是他从洪州出兵,突袭北宋定边寨,诱使宋军反击。这一下,激化宋夏矛盾,间接促成童贯发动横山总攻,也就是前后五年,绵延至今的宋夏第二次横山之战。

此时战火又烧到了他的头上,梁哆唛目光注视良久,才从城下煞气冲霄的营寨中慢慢移开,看向东边。援兵的影子都看不到。

尽管这路人马已经连破两州,但是银、夏那些官员,还是觉得种家军威胁更大。

他自己也向游牧于城外的各个部落去示警求援了,可是那些生羌诸胡的援军什么时候才会到呢?这五年打下来,朝廷对他们盘剥的太厉害,这些人不趁机作乱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大宋占据了盐州之后,西夏夺回盐州,为了报复周围部落中投敌的行为,对盐州一带展开了屠杀。

这也是陈绍一到盐州,就能在盐池歃血,成为周围部落共主的原因。

血海深仇呢。

梁哆唛叹了口气,他没有想到,这次宋人如此能抗。

以前那些名满天下的相公来西北,也坚持不了这么久,谁知道如今这个太监宣帅这么有种,打了五年还不退。

童贯意志坚定,一门心思要建立战功,而且背后有皇帝支持,大宋以前那些统边的相公,谁有他圣眷隆西夏惹到他,也可以说踢到铁板了.

短期交锋可能还可以仗着夏兵的战斗力,以及战马的储备多,多多少少占点便宜。

进入这种持久战,比拼国力,西夏就彻底现了原形了。

他们耗不起.

连续五年持续不断的战争,早就耗光了西夏的家底。而大宋呢,他们甚至只需要把省下来的岁币,用在前线,就差不多了。

在大宋挺过这口气之后,好像慢慢变得不对劲起来。

宋军大营内。

陈绍很有耐心,他原本也没有想到童贯这么给力。

宣抚司下令,让横山另一侧的各个堡寨,全都支援陈绍攻击洪州。

事后重重有赏,凡是出兵的,当月粮草补齐,打破洪州之后,均分战利品。

童宣帅让大家去拼命,他自己在后面捡漏,大家可能阳奉阴违地不理会他;

童宣帅让大家去痛打落水狗,捞功劳,还不是人人争先!

于是乎,横山另一侧的大小堡寨、城池,凡是有兵马的,全都把攻城器械拆了,散装带着去进攻洪州。打下洪州,对他们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从此西夏失去了跳板。

自己面对的威胁大大减小,不再是顶在第一线了。

真要是有西夏人卷土重来,有洪州顶在前面,他们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距离太远捞不着吃肉的东边诸寨,则热切地盼望着陈绍赶紧拿下洪州,来打龙州。

营寨内,陈绍勒马而立,腰板儿挺得笔直,傲然地看着远处的洪州城。洪州城戒备确实森严,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是城墙和护城壕并不算十分险峻的洪州城。

它太靠近大宋了,这让它成为进攻和防守的核心,进攻的时候,自然觉得洪州千好万好,可以直插大宋鄜延路。

但守御此城,让那些更习惯策骏马,挎良弓,沙场驰骋,挥刀杀敌,而不惯城池攻防战的西夏兵马,来抵御最会攻城守城的宋军。

陈绍有把握立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