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替君分忧(1 / 3)

宥州的陈绍府邸,便是定难军承宣司。

定难军中的“军’,其实是个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具有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双重功能,通常设置在战略要地或边境地区。

因为这个单位内,军政一体,权力太大,所以一般不会划太大的地盘。

定难军,纯属是因为这里是西夏的土地,是人家陈绍自己打下来的。

他受封时候,只有一个盐州和宥州。

而陈绍手下的兵马,也被称为定难军,则是一种习惯性的代称。

就如同鄜延路的兵马,被称为鄜延军;泾源路兵马,被称为泾源军一样。

定难军,属于是一词两义。

如今新式的军服已经做出来许多,被宥州城里的商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与宋军传统袍服区别开来,让陈绍有一种独立于大宋之外,又吃尽大宋红利的爽感。

他知道,自己还能爽一两年,在童贯出兵然后大败之前,朝廷都需要自己来挡住西夏。

这段时间,宋廷会尽力安抚自己,以免后方起火。

他的承宣司布置还算简单,堂上更像是一个统兵主帅的节堂,如今也聚集了十几个幕僚、书记,负责平日里的行政管理。

厅内坐着一些商人,陈绍坐在上首与他们说话。

虽然陈绍觉得古人重农抑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定难五州这地方,如今全靠商人盘活。

大宋对商人已经是足够开明的了,陈绍这里,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聊着聊着,说到了人心、分利和经营的关系,陈绍发现他们也挺有见识的。

说起招募女工,缝制战袍的事,商人们纷纷说道中原地区此法施行不起来,若是招募女工,由谁管理?一群妇人聚在一起,一旦有男人来管,容易被家属围殴。

真打死人了,法不责众,当地官员甚至还会偏袒聚众打人的家属。

陈绍呵呵一笑,道:“就是在我这里,你们也要好生注意,多多报备,更不能做出趁机勾引良家妇人的事来,否则我这里也是法不责众。”

商人们纷纷笑着恭维,说节帅真是风趣。

边境地区的百姓,相对现实一些,尤其是西北这里常年打仗。

命都是朝不保夕,谁还管那些糟心事。

不过要是真有过分的事情发生,偏向民间而不是偏向商人,几乎是所有官府的共识。

这钱赚的轻巧,就得承受风险,绝对不可以激起民变。

否则的话

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当然,只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去做,而不是只顾着赚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等到正午时候,商人们推举出领头的谭凛来,笑道:“小人们在城中酒楼,备下了午膳,不知节帅肯否赏脸。”

陈绍摆了摆手,笑道:“外面的我吃不惯,正好与你们没有聊够,就在我府上准备些酒菜,咱们一起吃吧。”

他不愿出去赴宴,酒菜下毒这种事,在如今很难检测出来。

拿根银针扎一扎,纯属扯淡;让人试菜也无法试出慢性毒药。

众人一听受宠若惊,纷纷拜谢。

越过一群侍卫,众人来到宴客厅中,有侍卫进来摆桌,商人们都有些坐立不安。

落座之后,又闲聊了一会,饭菜终于准备好了。

每张小几上都摆着三菜一汤,外加一碟小咸菜。

陈绍笑道:“招待不周,我平日里就是吃这个。”

商人们倒没有怀疑是他故意羞辱,因为大家都看得见,陈绍吃的确实和自己一样。

而这里上菜的丫鬟,也是黑黝黝的,生的格外朴实,没有一个娇娥美婢。

他们不禁对陈绍多了些敬重。

因为定难军虽然刚成立,但并不穷,只要陈绍想,什么奢侈日子都能过得上。

节帅这个年纪,大权独揽,却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太可怕了。

陈绍让侍卫给他们倒酒,然后笑着举杯道:“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商道,就是利用车马船泊,将货物互换有无,来赚取差价。”

“定难五州,乃是天然的商路,我愿意出钱出人,整饬道路,诸位也多多在宥州、银州、洪州等地,开设车马行,将咱们定难五州出产的货物,多多的带出去,将咱们紧缺的货物,多多的运进来。”谭凛当即起身,敬了一杯酒,“节帅此论甚高,我等定然全力以赴!”

陈绍点了点头,等到开战时候,这些运输手段,自己都可以暂时征用.

陈绍需要用到他们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他们也就足够客气。

这其实很罕见,尤其是在西北,这些商贾的背后都有西军将门的背景。

但陈绍不在乎,等到北方大地陷入铁蹄践踏时候,一切秩序都荡然无存。

天下兴亡,比什么都重要,所有的事都要给这个让路。

送走了这些商贾之后,陈绍让人清点一下他们送来的礼物。

崔林拿着个账本,想要记录,被陈绍摆了摆手,“记这些作甚,小家子气!”

说完之后,他拿起一张写着字的纸,专心地看了三遍。

然后“呼呼”吹了几下上面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