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问心无愧(3 / 3)

就是赵佶潜邸当中使用出来的私人奴仆,因为得主人赵佶的宠信,而一飞冲天。事实上,他为人循默谨慎,无大本事,也无大过恶。

当然,他肯定不是什么廉洁的官儿,没少贪!

这十余年下来,将自家赐第经营得气象万千,不亚于金梁桥街的蔡太师的宅邸。

放在年前,新年前后,高太尉的宅子前,肯定是车马如龙。

等候传见的访客熙熙攘攘。

禁军那些将门之家本来就是豪富,而且也没那么多官声上的忌惮,送礼都是明目张胆的。

加上将门当中出的驸马都尉也不少,行事豪阔比起文臣士大夫犹有过之。

高俅为赵佶掌禁军,这是皇帝对他的充分信任,毕竟是家奴。

高俅也很明白,所以也下了功夫,结纳这些禁军将门中人。

刚得官时,每日里宅邸内都要开宴数处,到夜深不散。

丝竹之声,远远传出,宅中高楼灯火通明,宛若神仙雅集,多有汴梁名妓歌舞。

到了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高太尉府邸前,就是一片冷清寥落。守门的军汉门子抱着袖子在那里打瞌睡。

拴马桩一排排的立在门口,空荡荡的都生起了青苔,早已不复往日气象。

说到底,你高俅不是禁军将门出身,并无根基,全靠赵佶宠信。

如今皇帝要整饬禁军了,你这里已经没用了,难道你敢去劝自家主子改主意?

禁军世家这些人,最是势力,见你没有了用处,谁还来上门巴结。

就在这一片冷清当中,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之声。

转眼之间就看见太尉高俅在十几名从人簇拥之下直走到大门口来,看着几个军汉和当值门政在那里打瞌睡。

高俅虽然恼怒,但是他今日心中有事,哼了一声并没说什么。

而且他也能理解,毕竟是苦日子出身,有一说一,高俅为人还算宽厚。

但是他身边豪奴却已经喝骂起来:“一帮囚攘村鸟,当值怎般不用心!只道是太尉处稍有不顺,就一个个怠慢起来了不成?要知道太尉府还是军法治家,一个个拿下来,几十军棍打下来,就让你们知道锅儿是铁打的!”

门口当值军汉和门政都跟被烫了一下似的跳起来,站的笔直。

谁都知道官家要整饬禁军,太尉暂时失了势,但那也是对大人物而言。

禁军上下都在占役,高俅身为殿帅,还是他们的绝对统帅。

高俅当殿帅这些年,那真是把他祖宗十八代内有点关系的都给安排了,都在禁军当中挂了名号。有的还有小军官的出身,领着大宋衣粮为太尉府奔走执役,虽然这一系的班底,将来被那些根深蒂固的禁军将门团体排挤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对付他们这些小兵还是绰绰有余。

众人站直之后,都在那寻思,这么冷的天,太尉出来作甚?

高俅却没计较他们偷懒,遣几个身边亲随出外看看,自家就在门口踱步。

不一会,几个遣出去的小厮忙不迭的从虚掩一角的偏门跳进来,气喘吁吁的对高俅说道:“太尉,蔡太师来了!”

众人一听,纷纷咋舌,难怪太尉亲自出来迎接,原来是蔡京要来。

不多时,门外就听见马蹄声得得,从南而来十几匹来自北地的高头大马,一众矫健随从,簇拥着辆马车而来。

蔡京来拜访高俅,可谓是给足了面子,但是高俅并不怎么开心。

蔡京整饬禁军,动的就是他高俅的利益,自己如今的境地,就是因为无法带着禁军世家反抗,才导致禁军世家不拿自己当个事了。

高俅也确实不敢反抗,因为这件事说到底,是他主子赵佶要干的。

虽然如此,高俅心底,还是对蔡京有些怨气。

不过怨归怨,蔡太师名望太大,又是士大夫中的顶流。

他蔡京才是大宋真正的贵人,大宋立国,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马车上,下来几个侍妾,铺好锦墩地毯,扶着蔡京下来。

“有劳太尉远迎!”

高俅也笑得恭谨,老老实实的和蔡京还有随行的几个官员见过礼:“如何当得起蔡相这般客气?高俅不知尊驾要来,一切简慢,还请蔡相恕罪。”

看着蔡京笑呵呵的表情,高俅心里一阵腻歪。

记得他刚被罢相时候,明明风烛残年,看着一阵风就吹倒的模样。

如今重新有了权势,没想到身体又康健了些,果然权势就是灵丹妙药。

这老狐狸来自己府上,多半没安好心,自己一定要谨慎说话,小心应对。

万万不能被他当枪使了。

高俅暗暗提醒自己。

虽然自己无法给禁军出力,但也决计不能和蔡京一伙,否则如今只是冷落自己的禁军世家,就要暗戳戳开始使坏了。

高俅执掌禁军十余年,如何不知道这些世家的厉害,他们的爪牙遍布整个汴梁。

高俅虽然想的很明白,但是看到蔡京那张脸,他就有些发虚。

总觉得以自己的心机,完全是弄不过这老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