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出兵西夏(1 / 6)

李纲看着懦弱的太子赵桓,气不打一处来。

他瞪着眼睛,就要据理力争,赵桓是知道他脾气的,见状直接捂着脑袋说道:“孤头疾犯了,疼痛难当,先去歇息一会。”

太子一走,剩下的几个人大眼望小眼。

李纲失望至极,把手里的剑一扔,宇文虚中上前宽慰道:“国家整顿禁军,总归是个好事。”李纲看了一眼周围,压低声音,说道:“官家在位,近二十年,君权之重是有宋以来的巅峰。已经练出了君王用人的一套平衡手段,当初重用蔡京,就是为了打着两任先帝一脉传下来的新党旗帜,来对抗天下人的质疑。

以蔡京稳固住地位之后,顿时就开始限制蔡京权柄,以为制衡,从没忘记用人牵制他。原来是寄望梁师成,但是这位隐相实在有点不争气。在蔡京面前折了好大的威风,顿时宠信大减。

现在朝中可以指望的,就是咱们这些被打压了这么些年的旧党士大夫之辈了。今日蔡京主持整饬禁军,风头无两,看似是他权势最盛的时候,却也是我等的大好机会,官家肯定要重用我等来制衡他,奈何. .殿下他,唉!”

他这话说的十分露骨,传出去已经够判刑了。

宇文虚中等人,素来知道他的秉性,纷纷上前宽慰。

宥州,节帅府。

从幽静的园林走出,来到外宅,气象为之一变。

平坦宽阔的砖地、一排排的旌旗,充满了威严。

陈绍在门楼内,见几个文武从衙署里走出来,正弯腰避让在道旁。

汴梁的事,即将见分晓,在这个时候他不能无动于衷。

他得弄出点动静来,彰显自己的作用,并威慑对自己有想法的各方势力。

所以陈绍选择撩拨一下西夏。

顺便试探试探他们的实力,因为早晚是要打的。

童贯的伐辽大军,北上的那一刻,就是陈绍与西夏彻底开战的时候。

而且最好是抢在他溃败之前,就将西夏拿下!

历史上,童贯崩了之后,又花钱买了燕地几个大城,坚持了几年时间,宋金才彻底决裂开打的。陈绍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兵,这些宿卫在自己府邸外的人马,称的上雄武二字。

中军大旗上写的是四个字:伐罪灭夏

秋高马肥,正是厮杀的时候,宥州大军照部署开拔。

城内的十字交叉大道边、城门附近,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人山人海的。

陈绍怀疑全城的百姓、都出来送行了。此战关系到这些的生死安定,人们对胜负无不翘首以盼。这还真不是乱说。

西夏和大宋打了这么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宋人占据过的城池,西夏人夺回来之后就要屠城。以此来威慑横山附近的百姓不要投降。

前面大宋打下来的城池不多,这个办法是有用处的。

如今陈绍一口气拿下了如此多的地盘,以前那个屠城的习惯,反倒起了反作用。

大家都怕被屠,只能铁了心跟陈绍到底。

大路上铁甲如洪流,旌旗如云,阵仗非常之大。

其实人数只有五千多,还有很多的文官也跟着陈绍,毕竟是他出征,不是一般的大将。

别管定难军的仗是谁指挥的,大家吃的是陈绍给的粮食。

西北的军汉很务实。

说太多虚的没用,得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服你。

当初李元昊叛宋,也是一样,封官许愿,大肆笼络,事成之后杀了不少人.很大原因就是以前许的太多了,真做了皇帝又不想给了。

宥州的战马、骡马、车辆都不缺,道路又平坦,打仗时候运输的压力不大。

盐州和宥州之间,因为以前的盐铁交易,道路平整宽阔,多年走下来车辙印很深,这些车辙印就像是铁路轨道,顺着走就行。

许多部落的蕃兵,也跟着一起出战,但是如今大家都穿着统一的袍服,从外面上看不出汉兵和蕃兵的区别来。

车鳞麟,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但是没有挥泪告别的场景,大多是正常地告别,在这个地方,打仗是常态,和平才是短暂的。骑在马背上,陈绍看着草原上的风景,觉得这地方真的很难辨别方位。

走了整整一天,景色基本都是一样的。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收到了汴梁传来的消息。

何灌在禁军大营中被捕,没有什么反抗,尤其是看到皇帝的圣旨,说他造反的时候。

何灌心已经死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是皇帝的意思,他甘愿引颈就戮。

郭仲荀等人反水,禁军内部很多将领也都被事先说动,没有站在他们那边。

禁军本来就不行,零星的抵抗,更是完全没有效果。

童贯、王禀被大肆封赏,蔡京复相.

京营禁军正式裁撤,清点之后发现人数都不到二十万。

朝廷抄没了禁军世家的无数家产,胜过整个天下财计收入的三倍,各种隐形资产更是无从胜数。国库之丰盈,也达到了有宋以来之最!

朝廷重新从民间募兵,一改祖制,不再从灾民、流民中征兵,而是从良家子弟里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