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出手抓人(1 / 2)

不少百姓发现,红药坊曲水溪畔,原先往外招租的三层小楼,不知何时租出去了。

大门紧闭,有人施工,外面一张蓝底棉布,上以朱红大字写着:“新赁旺铺,苦无妙用,求教四方!若得高邻指点,必奉香茶谢酬!”

不少路人好奇,究竟是什么人,还没想好干什么就急着租赁了店铺。

一时间,就成了一个笑料传遍县城。

便是一些过路商人,也纷纷过来瞧个稀奇。

吴敬仲站在大门外,看着自家小楼,心中澎湃万分。

有表兄出手,小楼的所在位置属于伍仁县最繁华的位置,相比曲水溪上游,位于城隍坊的明月楼也不差什么。

这里同样能眺望到月牙湖,风景优美,且距离西城门不远,外来商人也不在少数。

“这位老爷!”

吴敬仲正在畅想一周后酒楼一开,繁华热闹的场景,就听到有人在自己背后说话。

他转身看去,就见有个提着竹筐,穿的破破烂烂、邋里邋遢的男人正对着自己弯腰行礼。

“你是做什么的?”

吴敬仲后退了一步,皱着眉头问道。

“小人蒲大宝,老爷可是这座小楼的新主人?”

蒲大宝小心翼翼的问道。

吴敬仲不太想理会这个叫花子一样的人,便说道:“你问这些做什么?莫非你能有什么好的主意?”

“小的想打听一下,店里还缺不缺伙计。”

蒲大宝渴望的问道。

他刚刚从慈济堂买来了二合陈米,听到这边要新开一家店,便想着过来碰碰运气。

“倒是还缺个跑堂的。”

吴敬仲打量着蒲大宝,见他老实巴交的样子,便问道:“有户帖吗?”

“有有!”

蒲大宝脸上浮现出惊喜,连忙从身上找出户帖:“老爷您看。”

“孟集乡,蒲家村。你是村里的?”

吴敬仲又看了蒲大宝一眼:“我们伍仁醉仙楼是要长期经营的,打短工我们可不要。”

大燕的农村户口,倒不是不可以在城里务工,但大多数都是农闲的时候打短期工。

等到开春以后,肯定还是要以种田为重。

“可以打长工,可以打长工的。俺家地都卖的差不多了,老爷只要肯收留俺,俺肯定给老爷卖力,俺要是不出力,就是狗娘养的!”

蒲大宝哪能让到手的工溜了,连连赌咒发誓的说道。

“也行。”

吴敬仲是来投奔表兄的。

他也没想到表兄能将这么大的一个酒楼给他经营打理,一时间人手不够,也需要多招人手。

而且,他也已经修了一封家书回家,让家里人把大儿、丫头送来的同时,让堂弟堂妹也过来帮忙。

“不过,事先说好。咱们醉仙楼,每月3钱银子。虽然银钱不多,但做得好,也有豪客打赏、宴席赏银,这些都算你的收入。

另外,醉仙楼有醉仙酒卖,沽酒每坛十文钱。

咱们酒楼当中,一日管两餐,有住宿之所。

你也可以去县里其他酒楼打听打听,咱们醉仙楼对待伙计应该是独一份了,即便相比江宁也不差什么。”

“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蒲大宝都高兴疯了。

恨不得立即回家和娘子说了,打好包袱就来干活。

“你先回去吧,七日后,酒楼就要开业,到时候早早过来,可不要耽误了!

到时候先干几月学徒,等你干明白了,我再与你签雇约。这期间每月只有一百文钱,每日管两顿饭。”

吴敬仲补充说道。

蒲大宝见还要当学徒,脸色垮了垮,但能管食宿,一百文钱都能省下来,已经非常好了!

盘算过后,蒲大宝拜谢了吴敬仲,匆忙出城回家报喜去了。

一晃。

一周时间过去。

醉仙楼前,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大多数人都是被门前舞狮表演吸引来的。

“开业第一天,各类菜式价格减半!”

“店有新酒:五蒸五滤,透如寒泉!”

“养生药酒:仙方秘酿,饮之通体舒泰!”

迎风招展的招子分外显眼。

在酒店侧门还挂着“栀子灯”,这在大燕朝来说,这是有倌人“卖艺”的标志。

“这位爷,里边儿请!”

吴敬仲花钱从明月楼那边挖来的伙计,热情的招呼着客人进场。

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中间的戏台上,正有一对看上去应该是父女的,男的弹着琵琶,二八年华的姑娘则唱着小曲儿,只是大厅内声音嘈杂,姑娘的小曲反而听不清楚了,但有丝竹相伴,美人演唱,总归是多了几分雅致。

穿上了褐色短衫,肩上搭着杏黄巾,腰间围着围裙,袖口套着套袖,作小二打扮的蒲大宝一边打扫桌椅,一边偷眼学着那边跑堂伙计的说话、动作、神态。

“咳咳咳咳······店家,这是什么菜?怎的如此辛辣?”

有客人朝着柜上喊道。

“客人有所不知,这是我们醉仙楼的特色,是在海外商人那里高价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