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马皇后:朱祁镇为何要御驾亲征?林啸回答:朱元璋杀完将军了!(3 / 3)

民很想了解,也是他的心中之刺。

可惜,林啸听不到他的发问。

“原来如此。”

马皇后松了一口气,理解了林啸的解释。

“所以,老师,朱元璋他又留下了什么惯例?什么影响?”她随即趁热打铁的询问。

“呵呵,不急,这正是我要解答的。”

林啸微微一笑,随即看向班级学生:“那么,朱元璋,这位大明开国太祖,打天下靠的是什么?是强大的个人领袖魅力,绝对的掌控力,事必躬亲的作风,更重要的一一他本人就是最高军事统帅!虽然他自己登基后也没怎么亲征了,但他开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由他本人亲自率领、冲锋陷阵、掌控军权打下江山的史诗!”

“这种模式,它告诉朱家后代:开国之君,必须亲掌军权,必须身先士卒!这代表了最高的权威、最大的忠诚和最可靠的力量!这种象征意义极其巨大!”

“另外朱棣靖难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复制了他老爹的模式一一以燕王身份亲自领兵,御驾亲征,最终成功夺取最高权力!朱棣登基后,更是把对漠北的御驾亲征当成了彰显个人武功和帝国威仪的核心国策!”林啸目光锐利,看着若有所思的马秀英,继续道:“在这种强大的开国模式惯性影响下,皇帝亲征在明朝的前期,几乎等同于天子威严和太祖、太宗荣光的延续!”

“它是开国、靖难两代强力君主留给后世最重要的精神遗产和政治符号!朱祁镇从小在这种氛围下长大,他的曾祖父、父亲都亲身实践过!他怎么可能不向往?在他的认知里,甚至他朱家祖传的法统认知里,御驾亲征,扫荡漠北几乎就是朱家天子根正苗红的证明和成人礼!!

“这点,上节课我已经说过。”

林啸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再次看向马秀英:“第二,因为朱棣,还有朱瞻基!这承接了第一点。”“朱棣在朱祁镇的心中如同神祗!”

“五次亲征漠北,成为第一个封狼居胥的帝王,打得蒙古诸部闻风丧胆,这是何等的雄才伟略?”“他父亲朱瞻基虽然亲征规模小,次数少,但也是跟着朱棣历练过,并且取得了实际战果,这两位直系祖先的赫赫武功,就摆在那里,如同悬挂在少年朱祁镇头顶的星辰。他发自内心地崇拜并模仿这两位。”“当王振之流用他祖宗的事迹给他灌迷魂汤,描绘出再现永乐雄风、超越宣德武德的美好蓝图时,一个年轻气盛、本就渴望证明自己的小皇帝,能不热血沸腾,能不坚定地认为我上我也行吗?在他看来,这不是冒险,是重铸辉煌!”

“然后,就是刚才马秀英同学提到的那个问题,”

林啸竖起了至关重要的第三根手指,掷地有声:“第三,还是因为朱元璋!”

这一次,全班同学都屏住了呼吸。

马秀英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预感到林啸将要说出一个惊天的、也让她丈夫朱元璋绝对难以接受的理由。

“这里的因为朱元璋,是因为……朱元璋杀孽太重了,把大明几乎能打仗的所有将领,都杀完了!”林啸带着毫不掩饰批判曝光:“这就逼得大明像是弱宋,没有能打仗的武将,又加上不想重复两宋挨揍的下场,只能逼得皇帝,自己成为将军了!”

“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剪除功臣,特别是对淮西勋贵武人集团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如蓝玉案牵连甚广!”林啸语气低沉:“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皇权,防止权臣出现,特别是防止出现拥兵自重、威胁朱家皇权的韩信。效果他达到了一有明一代,几乎没有出现过类似汉唐那种能真正威胁皇权的顶级军头藩镇。”“但是!代价是什么?”

林啸猛然提高音量:“代价就是顶级战略进攻性人才的巨大断层!他把太祖朝最能打、最具有开疆拓土和长途奔袭经验的老一代开国名将……”

“蓝玉、冯胜、傅友德等,都是能打硬仗、打远仗的人才,杀的杀,逼死的逼死,他留给子孙后代的,是耿炳文,这个在防守上极为稳固、但在大规模、长距离、战略级别的主动进攻方面,却极度缺乏顶尖统帅人才的结构!”

教室一片死寂。

马皇后脸色煞白,嘴唇微颤,她完全理解了林啸的意思。

而洪武朝,更是宛如被抽掉了空气,被林啸如同阎王一样点兵点将点到的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人,则是彻彻底底傻眼,呆滞,心底发凉的看着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