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挑剔。
她挑中了靠山背阳的那一间,通风好,湿度容易维持。
棚顶加了双层遮阳网,四周用防潮布密封,地面铺了厚厚一层松针和腐殖土,再在中间摆上三十根选好的柞木桩。
每一根木桩都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再打孔注入菌种,最后用石蜡封口,防止杂菌侵入。
这活可不轻松,得挑合适的木桩,周围铺上苔藓,温度要稳,光线还得遮好。
光是找合适的木料就花了她整整三天。
她特意去了后山的老林子,一棵一棵地挑,只选树龄在二十年以上的柞树,木质紧实,养分充足。运回来后,还得锯成一米长的段,再用铁架架空,方便空气流通。
苔藓是从溪边采来的,洗去泥土后铺在木桩周围,既能保湿,又能模拟野生环境。
温度方面,她在棚里装了温湿度计,早晚各看一次,超过26度就掀开通风口,低于18度就得加暖灯。至于光线,灵芝最怕直射光,她用黑布把整个棚子裹得严严实实,只留几处小缝隙透点微光。比起种蘑菇,简直麻烦十倍。
普通的平菇、香菇,丢进菌包里,浇点水,十来天就能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