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秦晋(2 / 2)

舅亲自陪同送嫁。这份荣光,京中嫁女也不外如此,原不打算上门相贺的,皆暗暗改了主意备置随礼。

数着快到了日子,谢老夫人叫人传来崔婉,叮嘱道:“咱们与王家,不定将来如何,能抬举就抬举些。再说,圣人也是人,人哪有不喜欢讲情分的,旁的嘴上说势力,依我讲来,咱们不求高攀,但求别让犯事的拖下水。

那王亨吃喝玩乐多不过败尽家财流落街头,还能惹出牵连咱家祸事不成,你也让郎君上个表书,莫亏了郡夫人恩典。

莫嫌我说的琐碎,你如今是主母,我可不想再提下回了。”

谢简身在礼部,主理就是仪祭宴贡,提议恩泽臣子,正在他的职责以内,于公于私,当仁不让。于是崔婉携淳云往王家赴宴时,吹吹打打新娘落了轿,撒过谷豆,跨过马鞍,牵巾拜堂挑盖头,秉笔内人手持圣旨念曰:

绍承鸿绪,抚育烝黎,惟风化之本,肇于人伦,念王氏儿郎,学秉义方,躬行笃淳,丘绅之女,毓质灵秀,柔则嘉顺,

今星占吉兆,时协良辰,两姓成好,喜结秦晋,特赐鎏金银合卺杯一对,定窑白釉剔花鸳鸯枕一双,贺夫妻一体,永结同心。

有知事的等了许久,并没听到那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内人尖利嗓子喊:“昭德元年八月十四,一句之差,旨意截然不同,官家拟旨,起诏落诏皆有制式,半分不能差错。

没有那句话,意味着这封旨意仅为随口作贺,并非官家圣意嘉许须得朝臣记录在册。

然丘家来人如何明白个中差距,只凭此一桩断定是良缘无疑,新人双双叩首在地,齐呼万岁。淳云站在崔婉身后,被诸多大人挡住视线,仅听得议论纷纷,丘家小女好个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又有人道“王家小郎也不差,面如冠玉,目如郎星,难怪京中风流轶事件件有他名。”

难得今日王郡夫人状态也好,神色奕奕和丘家娘舅一起端坐高位,接茶谢礼一点没出乱子。承过旨意后,王家门房散了新缎给宾客讨彩,剩下的,便是礼官领着新人往房中金银彩果撒帐求子求福,结发结绳藏枕交杯礼成。

来贺礼的娘子夫人纷纷追到内屋要闹新娘,崔婉拉了淳云跟着到贴了大红喜字窗下,看窗内一双剪影手腕各执金杯。

窗外有人疑惑道:“怎么我看那丘小娘子戴的发冠,好像在哪见过。”

“匠人手艺大同小异,东西相近的多了去了。”

“不对,我指定是在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