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秋闱在即(1 / 2)

却说如今,接近秋闱。

伴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整个神京的氛围,也逐渐紧张起来。

因着上回的科举舞弊案在,这次四面八方,不止是京城,就连江南无数士族学子的眼睛,都盯着这次的秋闱。

要说本次乡试,在京城中的风云人物,除却连中小三元,身上带着点不一样色彩的贾环外,赫然还有董家的董玉,户部尚书家的闻人蓁。

其中,董玉正是董家二爷董崇山外室所生的儿子。

说起这位外室,在京中也颇有传奇色彩,堪称是外室的典范,京城高门大户奶奶的眼中钉。只因为这名外室李萍儿,本是微贱出身,不起眼,也就是颜色好,会唱几支小曲儿,身段比旁人妖娆些但对于董崇山这般的人物来说,什么妖姬美人儿没有见过?

偏偏被李萍儿迷的七荤八素,甚至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在外头抛掷千金,买下一个大宅院。甚至有了李萍儿以后,董崇山就从宅子里搬出去,转而在外室那头安家,把正房夫人弃之如敝履。也就是董家势大,董家大爷更是被称为董半朝,要不然,以董崇山正房太太家的家世,能见夫婿如此荒唐行事?

贾环虽说也是庶出,而且和董崇山正房所出的董翎往来甚密,但是董翎和董玉,乃至正房与外室之间的瓜葛,都是董家的家事儿,贾环一直未曾掺和。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他不掺和,有些人……却找上门来了。

将军府外。

当董玉上门拜访的消息传来,贾环便抖了抖手中的书册,揣测着这其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论关系,他一向以来和董翎走得近。

论起政治立场,他跟着四爷,董玉跟着八爷,两人更是毫无瓜葛。

贾环可不至于认为,董玉能和贾宝玉一般天真,想着都是庶子,觉得彼此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想归想,贾环脸上的笑意丝毫不作假。

等到董玉来到书房,看见贾环的时候,都不由得一愣。

只见贾环脸上笑意盎然,与他来之前所想的冷面相对,截然相反。

更难得的是,贾环脸上的笑容情真意切,好似内心迸发一般,董玉见之,便不由得在心底感慨,难得这贾环出身荣国公府那般境地,却依旧能成如今这般。

想来……他若是无过人之处,迟早会被荣国公府之中的人拖下水。

董玉落座,见到贾环便笑着开口道:

“环兄弟,实不相瞒,秋闱在即,我这心里却似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眼见你方才手不释卷的勤勉模样,更叫我惭愧。”

“难怪环兄弟虽然读书迟,但却能连中小三元,如此可见,天赋不过其一,旁人只看到环兄弟中小三元何等风光,却未曾看到环兄弟背后勤勉努力至此。”

贾环看了董玉一眼,倒是没想到,过了这么两三年,当年在杏花楼初见的阴鸷少年,如今反倒是成了这谦谦如玉的模样。

董玉这么说,贾环自然面上也推脱起来,转而就跟董玉闲扯起来,从经义文章,到漠北的塞外风光,两人各怀心思下,居然聊得不错。

谈到最后,董玉浅酌了一口茶水,嘴角便噙着一抹淡淡的笑:

“三爷,我虽跟在八爷身边。但是荣国公府乃至董家,到底是圣上臣子。私心里,我对于环三爷这般的人物,还是多有仰慕。”

“如今上门打扰,还望三爷莫要烦闷。”

说完,董玉饮尽最后一口茶水,微微拱手,见贾环点头,便起身大步离开。

等到焦大上前,更换茶壶中的茶水时,见贾环沉思不语,便忍不住心下纳闷,于是就问了一句:“三爷,这董家少爷上门来,就是为了说这么一番话?奴才怎么瞧着,好像多此一举似的?”要么说焦大是从战场上爬出来的,对于这种弯弯绕绕的,他如今是真有点看不懂了。

倒是贾环,这会儿笑了笑,就开口:

“这董家二爷是在告诉我,不管董翎和我的关系如何,他是跟着八爷,还是四爷,都不影响我和他之间的来往。”

焦大听到这话,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三爷,恕奴才多嘴。奴才从前跟着太爷,旁的不知道,但只知道一件事儿,做事忌讳三心二意,这做臣子的,同样也是如此。墙头草,两边倒。但是等狂风吹过来的时候,总是墙头草是最倒霉。”焦大这话一出,贾环就乐了,他转过头,看向这位还在换茶水的老仆,就笑着开口:

“人董家势大,董家大爷跟着八爷,董家二爷跟着四爷,而如今董翎跟着我,董玉跟着八爷。人可是看得真真的,只等着投注两头,看谁能一遇风云化成龙呢。”

焦大听到这儿,已经开始摇头了。

他这会儿表情特诚挚,看着贾环,就开口道:

“环三爷,您可别学人家干这事儿。”

“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贾环唇角一翘,给焦大倒了杯茶,示意他接过喝一口。

焦大见状,就知道环三爷是知道自己的意思了。

贾环想着,这事儿焦大都能看明白,但是作为身在局中的董家大爷和二爷,却偏偏看不明白。现在两头下注,董家的人,别指望着老四上位,能够给董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