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是否侦结?(1 / 2)

"这信息,用一百万,差不多断绝了宋家人报警的想法。

肯定不是松本子青发的,而是凶手杀人后,用这种方法,避免宋家人那边出问题。

这样的话,第三个疑点,为什么二十年来,没人报警,也能解释得通了。"

沈庭沉吟

"那这案子,剩下的疑问,就只剩那三分之一尸体的去向,以及案发过程等小细节了。"

这时,卓岩找到沈庭,笑道

"沈组长,我看这案子,也差不多了。

这里就交给其他人,您回警局休息吧!"

沈庭思索着尚未解决的那些小疑点,摇摇头

"先不急。

这案子,凶手动机、作案过程等等,都还比较模糊。

我在这边,再研究研究。"

卓岩很意外

"沈组长,你是说,这案子还可能节外生枝?"

"卓局,别担心。

这案子,总体上应该不会再有变化。

我就是闲着没事,再研究一下细节。"

沈庭没理依旧惊疑的卓岩,在房屋内踱步,重点观察了房屋内的血迹。

只不过,他不是血迹鉴定方面的专家,实在看不出疑点。

连汉尼拔所说的,血迹分布不顺眼,都感觉不到。

他有些迟疑,要不要兑换血迹形态分析。

"这么多涉案疑点,都处于模糊状态,这种情况下结束案子,太危险了,可能会损害咱的一世威名啊!

而且也不是我的查案风格。"

之前刑罚者案,最终也遗留了两个疑点。

而且,其中之一,也是尸体去向不明。

再一个是,刑罚者为什么杀饭馆老板。

前者是案件之外的因素导致。

后者刑罚者也给出了解释。

这两个疑点,在刑罚者案里,对凶手作案过程,凶手的确定等等,影响其实并不大。

所以并不影响案件的侦结。

但这次的万佛山藏尸案不一样。

案件太过久远,导致很多关键案情,靠常规侦查,得不到答案。

根据凶器以及犯罪现场,凶手的确指向张黎。

而余庆伟有没有参与,不能确定。

如果参与了,他和张黎,谁主导了凶杀过程,也不能确定。

还有,假设凶手是张黎和余庆伟,他们为什么杀松本子青?

是单纯感情纠纷,还是有经济因素在,或者二者兼有,现在也没有答案。

这案子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就这么结案,沈庭实在有点不放心。

现场的其他警员,仔细想了想,差不多也明白了沈庭的顾虑。

熊贝贝挠挠头

"可当年的涉案人都死了,这些疑点,也没办法寻找答案了吧?"

许心一也疑惑道

"这些疑点,如果能找到解释,自然更好。

但现在要结案,也是无奈之举吧!

目前也找不到别的调查依据了,也只能这样了吧!"

旁边的卓岩,也陷入沉思

"我们大致调查了松本子青,在衡市这边的交际圈。

但时间太长了,并没有找到太多信息。

他02年回国后,没再返回岛国,公司也被收购了。

用着弟弟宋子朋的身份,基本处于躺平状态。

没有注册新企业,企图东山再起。

骗保得到的那些钱,也没有用于投资。

基本都成了赌资,在网络上散完了。

据张黎父母说,松本子青来衡市后,和张黎的接触,其实都非常少。

一年可能都见不了一面。

应该只有缺钱的时候,会找张黎。

就算他和其他人有仇怨,一般也会趁着他一个人的时候,杀死他。

不可能跑到张黎的家里来,明目张胆的杀他,事后张黎还不报警,反而要搬离这里。

综合这些信息的话,张黎估计就是凶手,这一点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

卓岩眉头越皱越紧

"沈组长所说的那些疑点,也的确是问题。

案卷如果这么上交检察院,那边估计也会因为案情不清晰,有可能打回来让我们补充侦查。

如果能将所有疑点解释清楚,自然更好。

沈组长,你有办法吗?"

办法吗?

沈庭现在能想到的,也就只有之前汉尼拔提出的血迹疑点。

他再看向那些发现血迹的地方,蓝色荧光早已经消失。

鲁米诺试剂接触血迹后,发出蓝色荧光的时间,其实很短。

通常发现荧光后,会有警员立刻用相机,拍下高清照片,以供后续调查。

实在不行,还可以二次喷洒鲁米诺试剂。

因为血迹中的铁离子,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不会被反应掉,所以不影响二次鉴定。

沈庭找出警员拍摄的荧光照片,再次查看。

"墙上和地面的血迹,明显被擦拭清理过。

不过,在地板缝隙、墙角等位置,还是有血迹残留。

或许,真的可以用血迹形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