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从武将办公室离开。
想做好温室大棚,温度计少不了。
万一暖气的温度太高也会影响植物的发育。
一般来说,水银温度计的管子越细,精度越高。
测量体温的那种精度高温度计做不了。
但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能达到25度左右就是玉米、辣椒、棉花的适宜温度。
而材料只需要水银和玻璃管子。
甚至玻璃的透明度也不需要多高,能看到水银的影子就行。
于是刘备又转身跑到华佗和张仲景的实验室。
此时,华佗和张仲景正一人一台显微镜全神贯注地研究树叶细胞。
华佗兴奋道“仲景,我这里也看到有丝分裂了!”
张仲景抬起头“真的?”
张仲景连忙来到华佗的显微镜观察,他兴奋道
“果然如主公所说,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有丝分裂。”
华佗兴奋得来回走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啊”
嘭!!!
刘备推开了实验室的大门。
冰凉的秋风灌入实验室。
“关门!”
华佗和张仲景异口同声道。
刘备顺脚把门关上。
华佗见是主公前来,变了一副笑脸道
“主公,果然如你所说,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就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刘备笑道“哦?恭喜恭喜。”
“两位神医,水银还有没有?”
华佗问道“要水银干什么?”
刘备道“做一个温度计,可以测量天气温度。”
张仲景从柜子里取出一小瓶用玻璃瓶装着的水银
“主公,这么多够吗?”
刘备点点头笑道“够了够了。”
紧接着刘备又跑到玻璃工匠那边,让工匠按要求现场搓出玻璃管,玻璃瓶倒是现成的。
将装有水银的玻璃管和玻璃瓶密封起来,就得到了简易温度计。
接着他去地下冰库里取了些冰块,待其变成冰水混合物,放入温度计,测试温度。
那水银条果然下降了一个指关节的高度。
刘备在那捆了一根蓝线作为0摄氏度标注。
紧接着把预热好的温度计放入沸腾的水中,水银条上升了一大截。
刘备在那里捆了一根红线作为100摄氏度的标注。
然后在两条线之间的四分之一处,也就是25摄氏度的地方,捆上一根黄色细线。
这个温度是玉米、辣椒、棉花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当然,低一点,高一点都没问题,只要是20摄氏度以上就行。
对精度的要求不高。
刘备拍拍手,对自己粗糙的手工作品很满意。
接下来就是建设大棚了。
第二天,刘备把典韦叫带到了郡府的后花园。
身边不仅带了个诸葛亮,还多带了法正和孙乾。
法正和诸葛亮现在作为自己的小跟班,平时帮忙跑跑腿,记录记录工作。
孙乾反正也没什么事做,便带他来参观温室的建造过程。
典韦眨了眨眼“主公,你要我干什么?”
刘备让人抬了个大号的木锤和木铲子递给典韦。
典韦变大后武器不能跟着变大。
因此刘备把工具做得很大,生怕典韦变大后不称手。
木锤锤头足够柜子般大,铲子跟桌子差不多宽,外面嵌套了一层铁刃,便于挖土。
然后他指着不远处的亭子说道
“你不是能巨大化吗?你巨大化帮我把这亭子拆了。”
“然后按照这个图纸帮我挖一个一亩地的大坑。”
刘备要做的是下挖式的大棚。
四面墙体的三分之二高度都是大地,有利于保温,还节省材料。
只露出三分之一接收光照。
当然,他还要预埋烧柴火供暖的装置。
防止孙乾突然e,把植物都冻死了。
典韦没想到,还没搞组合技,他就先开始被拉去搞内政了。
不过典韦已经见多少怪了。
青龙都能拉去耕田,他变大体型挖坑反而显得正常多了。
轰隆隆。
典韦当即变大。
他拿起刘备给的大号木锤子,对着亭子奋力一抡。
轰!!!
刘备刚说完,那亭子直接被典韦砸塌了。
掀起一片烟尘。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
连忙从办公室里跑过来查看。
荀衍睁大了眼睛。
挖槽?
原来你喊典韦来拆迁的?
但似乎不止如此。
紧接着他们看到典韦拿起巨大的铲子,一铲一个大坑,一铲一个大坑。
大约三十分钟左右,就把一亩地的大坑雏形挖出来了。
接下来工作,只要找人平整一下墙面,挖一下烧柴火的通道就行了。
刚好典韦的巨大化也进入了冷却状态,体力也几乎见底了。
他气喘吁吁地靠在柱子上,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