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粮食 银行与工厂!(1 / 2)

其中,秦霄着重培养的就是科学这门学科。

从近现代工业,一直到现代工业,全都有所涉猎。

从蒸汽到电力。

从水泥到橡胶。

只要吃透秦霄给的这些,发展出一个畸形的蒸汽电力时代完全不成问题。

至于电脑?电子产品这些?

秦霄是真没学过,涉及到知识盲区了,他就算记忆里再惊人,那也没办法凭空获取不知道的知识。他只知道半导体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路板就需要用到半导体。

而半导体,需要硅晶材料,秦霄其实手搓都能搓出来,甚至可以制作简易的电路板,通电让led灯亮起来完全不成问题。

但,更复杂的,就不清楚了。

不过问题不大,只需要提供正确的研究方向,总有人能研究出来。

古人只是受限于认知,并不是蠢,本质上,一个古代出生的人,却在现代长大,那他也与现代人没有区别。

最后,秦霄还全面推广了玉米、红薯、土豆。

在古代,粮食始终是重中之重。

没有粮食,只会让物价贬值,最终经济崩溃。

秦霄这都算是给老朱兜底了。

而且,他这玉米、红薯、土豆,其实在灵气的滋养下,已经生长了一批了。

而所有从美洲带回来,又经过灵气滋养的二代作物,已经相当于现代普通粮种了。

二代灵土豆,精心管理的情况下,亩产五千斤,比后世良种低,但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水稻。二代灵玉米,精心管理的情况下,亩产两千斤,同样比后世良种低,但还是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水稻。二代灵红薯,精心管理的情况下,亩产五千到八千斤完全没问题。

江西森林面积居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但根据洪武二十六年的记载,江西的耕地也有四千三百一十一万亩,甚至比现代还多三百万亩。这很正常,毕竟现代讲究城市化、工业化、交通建设等,甚至良田荒废,退耕还林的事也屡见不鲜。而如今洪武十三年,不说四千三百万亩,四千万亩肯定也是有的。

而这是千万亩,要是全都用来种玉米、红薯、土豆的话……

三种作物,取个平均值,即每亩四千斤。

四千万亩地,就能种出一千六百亿斤,也就是八千万吨!

啧啧……

洪武年间,人口也才六千万左右。

这八千万吨粮食,让大明所有百姓吃两年都没问题。

这还只是种一季的情况……

这要是让老朱知道了,不得疯啊?!

什么?你说过于理想化了?病虫害肥料土地质量等都不相同,一季不可能有八千万吨?

那是普通粮食的情况下,秦霄这个,可是灵种。

灵种对于病虫害的抗性更高。

至于说灵气少的地方灵种难以成长的问题?

秦霄试验过了,灵气少的地方,灵种内的灵气会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转化。

接出来的种子往往灵气含量很低,甚至都不能说是灵种灵植了……

相当于从灵种退化成了凡种。

可也正因为这个凡种,硬是提升了产量。

就相当于一罐压缩后的氧气,再释放均摊,高能级转化成低能级后,量反而多了。

至于多种几代之后,品种退化的问题?

那秦霄就不关心了。

就算再退化,退化到亩产一千斤,那不也还是比水稻高产么?

洪武年间,水稻,平均下来也才亩产两三百斤。

搭脉小麦,小米高梁,大豆杂豆等,平均也就在亩产一百斤左右。

所以说,就算是退化品种,也比这些常见作物要高产。

至于培养一下水稻,让水稻成为高产粮食?

那只能说有点难度……

因为哪怕到了现代,哪怕是杂交水稻,哪怕是试验田,那亩产也才一两千斤左右。

水稻与红薯、土豆就根本没法比,完全是不同的作物种类。

不过,有难度归有难度,秦霄还是打算培养一下的。

灵米这种东西,谁也不嫌少不是?

而除了粮食方面,秦霄也跟着推行出了纸币,纸币面额根据调整后为: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一贯。

之所以这么定,是因为秦霄发现,明朝一般时期,一文钱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代的五毛到一块的样子,虽然洪武年间因为粮食少,一文钱的购买力还不到后世的五毛。

但秦霄不管那些,大手一挥,便按照这些面额发行相应的纸币。

这些纸币被称为白莲币,币上自有防伪条纹与凹印微缩技术。

纸币的发行量与黄金白银的储备量严格保持一致。

即,秦霄这里有一千万两白银,那就可以发行一千万贯纸币。

当然,秦霄有归秦霄有,他的钱,是用来发薪的。

另外,他有,也不代表就能乱发,乱发的后果也是一样的,所以,在他有的基础上,他还需要让百姓用真金白银在他这兑换纸币。

当然,纸币也可以反向兑换黄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