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修南昌府,给老朱一点小小的现代震撼。(1 / 2)

时间,一点点流逝。

就在秦霄爬塔之时,整个江西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水泥厂与造砖厂开始修建。

短短三个月,两个巨大的厂房就建造了起来。

然后就开始生产青砖红砖与水泥。

水泥确实麻烦,但材料都可以找得到。

粘土、矿渣、碎砖、各种陶土碎片、陶瓷碎片等……

还要生石灰、熟石膏。

有了这些,就可以制造水泥了。

制造水泥的过程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

不同方式制造出来的水泥自然也有所不同。

就拿简单的来说,把石灰石丢火里烧三四个小时,等发红发亮的时候再拿出来,这就是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就会释放热量,然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熟石灰,等熟石灰干燥之后再碾成粉。

往熟石灰里倒水搅拌,再一比一加入粘土就得到了土水泥,往里面加点沙子或者石头,就成了混凝土。这简直就是傻瓜式操作。

至于这些东西如何磨成粉?

那还不简单?用石磨就行了。

在古代,有的是人力。

当然,这种简单制作出来的水泥强度并不是很高,铺路或者制作成水泥砖还行,但修房子的话,粘度还是比不上修城墙的糯米搅与石灰浆。

所以,就有了复杂化的,正儿八经的水泥。

无非就是配比的问题。

粘土、矿渣、碎砖、各种陶瓷片等取百分之七十五,可以混合材料,也可以单独一种。

生石灰取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有石膏,就取百分之二十的生石灰,加百分之五的石膏。

没有也无所谓。

石膏起到的作用是调节水泥凝固速度,没有石膏就是凝固的快一点,加了的就凝固的慢一点。这就涉及到不同水泥的工艺了,有快干慢干,不同工艺的水泥,运用场景也不一样……

而这些东西制作水泥的方法其实也差不多,将原材料洗干净烘干,研磨成粉。

得到的就是水泥了。

强度方面没的说,这种水泥在后世经常用于地下工程。

制作工艺,方式方法等,秦霄都已经告诉他们了。

熟悉流程之后,就只剩下寻找石灰石、粘土开采的问题了。

不管是石灰石,还是黏土,基本上哪都有。

江西自然也有。

江西内部的各种矿产,江西的左右布政使肯定比秦霄清楚,无须秦霄去寻找,他们自己就找到了。本来以前修城墙的粘合剂就要用到石灰石。

官府自然有石灰岩的矿场分布图。

水泥的强度肯定比糯米灰浆高。

至于成本方面……

土和糯米哪个贵,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至于人力成本?

笑话,难道制作糯米灰浆不需要人力成本?

所以,不管哪个方面来看,谁能的成本都比糯米灰浆低多了。

至于砖?

砖这种的东西,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很成熟的工艺了,秦霄也没有过多干涉,也没有说非要用红砖才行。

红砖与青砖,那肯定青砖的强度更高。

跟青砖比起来,红砖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较低。

青砖是灌水焖窑让水蒸气冷却,周期相对较长,往往三五天才能出一炉。

红砖是开放窑口,自然冷却,短期就可以连续生产。

红砖与青砖,只是烧制的窑不一样。

一个需要注水,一个不需要,就知道窑是什么样了……

但红砖照样生产,青砖也不会落下。

无非就是价格上不一样而已。

红砖肯定便宜,青砖肯定更贵,这点毋庸置疑。

所以,造砖厂不仅造红砖,同样也造青砖。

不过,前期暂时还不会卖,而是用来修建其他几座厂房与学校。

时间,一点点过去……

伴随着水泥厂与造砖厂不断生产出水泥与砖头,钢铁厂与玻璃厂也相继建造了起来………

钢铁厂内,修建出来的高炉开始炼钢。

玻璃厂内,修建出来的高炉同样用来制作玻璃。

鄱阳湖内的大量河沙被运往南昌府城。

炼钢确实复杂,就算秦霄把工艺给他们了,想要生产出钢来,也有些困难。

高炉不算难,无非就是结构与材料的问题,真正难的地方是转炉。

转炉是为了提高铁水中的含氧量,降低铁水中的含碳量。

而转炉也是需要东西的,最重要的就是耐高温坩埚。

有了耐高温坩埚,才能将铁水倒进去。

还需要制作鼓风机,水利鼓风机也好,人力鼓风机也罢,总之很麻烦。

但制作方法秦霄已经给他们了,能不能做出来,就看他们的能力了。

况且,就算炼出来的钢不合格,也可以用手打的方式,减少铸铁的含碳量。

打造百炼钢刀肯定费时间。

但打造个钢条用于提升水泥墙的结构还不是轻轻松松么?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马路率先被修了出来。

然后就是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