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着一辆车上能装那么多人。难怪部队的人会心动,打仗的话,后方兵力运输,还有物质配送,怎么可能不想要卡车。
“老赵呀,听说这报纸上的汽车照片,是没有汽车玻璃的,有没有这一回事。”
“是有这样一回事,苏联那边的第一书记换人后,我们这边采购东西多了一些审批手续。汽车玻璃是一汽厂那边帮忙一同采购的,否则单独采购十几块玻璃更慢了。不过玻璃到了一汽厂后,因为联系车皮运输的时候,又耽搁了几天。现在玻璃应该已经到昌城那边了。”
老赵解释道,他也询问了这事的,查看了从苏联那边到货的订单,也就耽误了几天发货。就算不耽搁,从昌城那边发报的时间来看,也是来不及安装汽车玻璃的。
李佬点了点头,没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太大问题,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是安排了军工和兵工人在那边的嘛,就算有地方单位领导插手,部队那边怎么会要不到车。”李佬询问道,昌城那边肯定是没开始生产第二批汽车的。但第二批车的使用指标是可以提前安排出来的。听到李佬这样问,老赵也有些尴尬。人是安排进去了,可提议搞汽车票的是江成。
这搞汽车票,是因为江成也知道生产汽车,这车子生产出来他们也没什么自主权。不是他们想卖谁就卖谁的,而且真那样的话,机械配件厂的门槛可能都要踢烂来,会有很多单位上门走关系求着买车。这搞一个汽车票,让地方领导去分配,他们就没什么烦恼了。
但江成这样做,可不是为了什么公平分配,让领导做主。而是想把麻烦甩出去,怕人求上门,可目的不是那么简单。
根据那边的书记汇报,江成的思想觉悟有偏差。有些话就不好说了,起码不是偏差到往自己口袋里放,就是想给厂里弄点福利。
有汽车票的只是有了购买资格,这车子什么时候造出来,可能造的好好的,突然有一个零部件缺货,让你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机械配件厂造车的速度,造车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突然情况。不是机械配件厂说的算的,而是购买者,就看你知不知趣了。
比如林业局弄到了一辆汽车票,你林业局是一个管理单位没错,但你管理木业呀。给机械配件厂赞助点桌椅板凳怎么了,天冷的话弄点木炭来难道就很难嘛。
制衣厂的,就算厂里的布料是有数的。但裁剪下来的边角料支援一下兄弟单位怎么了,听说月经带就是制衣厂生产的,机械配件厂的女职工虽然少,但不可以弄点给男职工的家里人用呀。
反正江成的思想不纯粹,康书记虽然是从兵工厂调过去的,但也拿他没办法。跟他上纲上线嘛,就怕打击到他的积极性,甩手不干了。
老赵慢慢的跟李佬说了那边的情况,听的李佬都笑了,最后给这事定性了,就是那小子滑头滑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