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汽配厂厂长来了(2 / 2)

回答道。

其实内燃叉车的一些结构要求跟拖拉机有些类似,低转速,高牵引力,还有扭矩转速问题。有过内燃叉车的内部结构架构经验,拖拉机的结构设计在江成画好造型图后的第三天就把设计图弄出来了。

说是说花了三天的时间,但整体时间并不多,基本上就是闲下来的时候,每天讨论一会,变讨论边调整,就那样很自然的设计完成了。

“那内燃叉车弄出来后,设计者上也挂上你的名,你也要不了多久就能成为工程师了。”江成说道。郑可腼腆的笑了一下,江成这话倒是真的,也是她当初没选择去飞机制造厂来这边的原因之一。去飞机制造厂,她能参与的项目十分有限。在这边,江成直接把一些项目让她负责。虽然参与的技术设计方面比较少,主要是让她去执行生产。

在这执行过程中,郑可也是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一下东西的。

一些机械厂技术人员能仿造生产出某些稍微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都能当上工程师。郑可要是能独立掌握内燃叉车的生产技术,怎么就不能当工程师了。

说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工业水平不高,工程师的能力参差不齐。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要晋升为工程师也会越来越来。

其他行业都是如此,后世很多岗位,一开始只要求中专水平就可以,后来专科,再后来研究生,然后“小张,你还是继续去记录堆高车的数据,门架角度的问题多做一些测试。”郑可对着张东胜安排到。“好的,郑助理。”张东胜回应道。

听到了安排,张东胜就立刻离开了办公室。

之前设计堆高车的时候,就忘记了一个细节上的考虑。门架与货叉是九十度角的,这样有时候地面不平或者操作没完成的标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震动加上风力原因,可能会导致货物像前滑行。所以货叉和门架之间需要一个向内倾斜的角度,后面生产内燃叉车的时候也是如此。

江成弄这个堆高车,又没有参照什么图纸,可能国外生产的堆高车早就防止了这个问题。但江成没有这方面的提示,出现一些细节方面的纰漏很正常。

张东胜走后,郑可和江成闲聊起来。虽然是闲聊,但也算是聊工作方面的。比如厂里的一辆边三轮被部队的人弄走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答复。

生产边三轮的事情,江成也让其他厂做好了准备。一旦得到答复,很多厂可能都要增加一条生产线了。汽车厂这边也不可能什么零部件都不负责,作为省企重点单位,申请添置一些大型的冲压设备,也得到了审批。

以后有些简单造型的钢铁板材,还有轮毂也能想第一汽车厂那边那样直接冲压成型。然后进行打磨,抛光之类的工序就行了。

康书记带过来的那批人,工作强度可不低,还在天天敲各种板材。有了设备,起码简单形状的不需要敲了。

添加了设备后,还要招高级模具工,甚至设备类的工程师。

光是厉害点的技术工人已经满足不了汽车厂的需求了,江成的设计能力再强,总不能一直依靠手工生产。

有些技术工,并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不添加好的设备,招一些模具设计人员,轻卡汽车的产量要不了多久就得停止增长。

“江成,不好了,汽配厂的厂长来厂里找你了。”

就在江成跟郑可聊边三轮会不会通过部队那边要求的时候,周厂长跑过来,一脸做了坏事被发现了的表情说道。

汽配厂,被江成和周厂长借调了一大半技术工人,然后劳动局那边慢慢把那些借调过来的人,转成了汽车厂的人。

江成和周厂长还以为那边的朱厂长应该是认栽了,配合工业发展嘛,做出点牺牲很正常。

“他找我什么事?”江成有点心虚的问道,以前去汽配厂的时候,人家对他和谭雅萱招待的还不错的。“我也不晓得,他现在在招待室。除了见我,还点名要见见你。”周厂长笑着说道。

虽然去见汽配厂的厂长有些尴尬,但说到底也不能拿这边怎么样。周厂长倒是有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最多他把江成卖了,本来去汽配厂调人,就是江成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