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项目下来了(2 / 3)

单的介绍了一下工程科那边的工程师情况,现在工程师人少,也只能统一规划到一个科等以后工程师多了,一个研究方向可能就要成立一个科室。那时候江成也不是拥有所谓的单独办公室了,而是要单独建设一个科研楼了。把技术和行政分开,自成一系。

张工听到江成介绍了厂里的几个工程师后,算是无奈的笑了一下。

这个年代如果工程师要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本土派和学术派。本土派就是张工这种,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系统化教学,年轻的时候在工业行业里当学徒工或者修理工。

技术都是依靠在工作中长年累月的积累出来的,遇到一些事情,土法子和正规法子都会使用。实践能力很强,但能力上限也很有限。

让张工去搞研发,对于他来说太吃力了。比如工程师李金生的专业是锻压技术,能按照实物或者图纸,设计出配套的冲压模具。

陆振华是机械制造,可以根据需求,去设计和制造一些简单的机械动力设备。如果要生产气动或者液压机械设备,往往需要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工程师配合。

但是张工这边不行,他的能力主要是在设备运用方面,加上四十多岁了,学新东西也慢。他回来了,只能负责一些设备的调试工作。

一些张工熟悉的设备在运行,他能凭借机械设备发出的声音,就能听出有没有故障和问题。所以对于张工的安排,江成打算让他先熟悉厂里新添加的一些设备,然后进行局部改良就行了。江成要生产很多交通方面的产品,肯定要用到各种新的零件。张工负责零件方面的生产,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两人在办公室闲聊了一会,江成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带张工去工程科了。现在张工回来,在地位方面肯定要比以前差很多,特别是江成没来这边的时候,他可是厂里唯一的工程师。

不过大家虽然都是在一间办公室,但负责的方向不一样。除了放松的时候聊聊天,工作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交流的。

李金生在设计模具,天天带着学生在车间对着车门画图纸研究和讨论。陆振华也是天天跑车间,跑的是机械组装车间。

现在组装车间的起重机设备上都加装了很多铁钩,需要一些工人专门去手动挂上一些零配件,然后让组装工去组装。

这机械爪钩,初步功能只需要抓取和放开,技术不难。但机械爪子多大,得根据抓取的零部件来制造。一辆汽车的生产,可能需要好几种型号的爪钩。

甚至在以后有了新的产品,还要设计更多的型号。到后面可能就要生产可调节大小的爪钩了。但现在先满足最基础的工作要求就可以。

江成带张工来带工程科办公室,向大家介绍了厂里的“元老’工程师张良。大家都鼓掌表示欢迎,工程科又多了一个有能力的同事。

在办公室里,江成也简单的询问了一下李工和陆工的项目进度。

技术部门,如果研发的项目没有完成或者出现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不汇报的。江成也只是借着给大家介绍张工,顺带问一下。

李工负责的模具制造,难度在于设计方面。只要设计图纸和方案弄好后,模具制造反而简单,所以他们还是停留在图纸设计的推进过程中。

不过也快设计好了,只不过是一个车门而已,有弯弧和凹凸的地方不多。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兼带设计车顶板材冲压模具了。

至于陆工这边,设计简单,制造生产也不算难,属于边设计边制造合适大小爪钩的情况。

而郑可这边,她在负责手扶拖拉机的零部件制造,主要是拖拉机的扶手架子和组装装置。

拖拉机的运输装置,也就是拖车部分,郑可也分身乏术,得一步一步来。

江成也明白,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干。这摊子现在铺大了,只有几个工程师是不够用的。

前期发展的快,动不动搞出一件产品,但那只是试制出来。现在不光要考虑到产品的研发,还要兼顾产品的产量。

来的两个工程师,负责的项目都是提升产量的,就郑可在帮江成跑腿。

江成也不像刚来这边的时候那样,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是他忙前忙后。

就在江成想着自己要不要去生产车间,把拖拉机的拖车部分自己搞定的时候,办公室来人了,来的人通知江成去趟厂长办公室那边,厂长找他有事情。

“老周,找我有什么事。今天张工回来了,我刚才带他去工程科跟同事熟悉一下呢。”江成来到周厂长就直接询问道。

“张工回来了,我倒是要找个时间跟他叙叙旧。找你过来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说了,计划要落实了。下午我们去一趟市ZF,那边想听听我们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周厂长说道。

周厂长也是早上刚到厂里,就收到了那边的消息,省里是同意了这个计划。赣省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三个多亿,就算这个年代的物价低,翻个一百倍,也没后世十分之一多。

而这三个多亿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不能光看收入,还得看支出。

用在道路上面的建设支出每年都有,但这次昌城的领导看好这个计划,等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