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6章(捉虫)
周六那天江小娥几人一共带着三十个过滤网去的。八台机器六个型号,也是多亏了三洲大队的韩老爷子,他们采用木匠中的榫卯结构对机器内部进行了改动,尽可能缩减出一些位置,将三个过滤网安装在内。
也就是说,除了过滤网之外,他们需要的材料还有固定的螺栓以及木材,将这些木材固定在配件上,再进行榫卯嵌合,并将过滤网安装在滚筒周边。并在两个地方切割出口子,方便拉开清理残渣。口子不大,也尽量做得美观一些,江小娥放下切割器,她摘下面罩道:“这个口子差不多了,在外面安一个锁扣,更方便打开。”“我来。"罗朗拿着准备好的锁扣走过来,没几分钟就安装好,他拍了拍外壳有些兴奋,“差不多了,咱们试试吧!”
上手使用的效果并没有让大伙失望。
也是,他们本身就没有对脱粒机调整太多,因为榫卯结构的缘故,他们最后采用的是“压缩”,将内部空间压缩,尽量不要去改变每个配件的位置,弄好之后,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方大牛踩了半个小时的脚踏板,不但确定了机器能正常使用,等打开切割的口子就能看到过滤出的些许残渣,而在过滤网的内部,还是干干净净的。“好好好,非常好啊。“范泗恨不得探头进去看个彻底,嘴上是夸个不停,显然很满意这些小同志们的杰作,“真不错啊,上回你们捐赠的机器送来后,好多人抢着用,宁愿排队也愿意多等等。”
为什么?
因为谁都舍不得那点残渣。
其实不多,每回过来的人弄到手的也就一小把,但这一小把拿回去也能喂猪喂鸡,本就是过苦日子的人,不过就是多等一会,谁都愿意等。要不是他们跟着劝,怕是那台机器前等满人,其他机器没人愿意用。现在就好了,开了这么一个口子,就能和那台机器一样每次脱粒完,都能及时清理一遍,甚至他们不用动手,来脱粒的人主动就干了这个活。所以,一开始公社还有人不愿意花这个钱,说是没什么必要,毕竟他们公社的八台机器用了十几年不还是一直用到现在,改改换换还怕影响功能。现在这些人都闭嘴了。
谁都有眼睛,只要心不歪就能看清楚到底哪个好、哪个坏。本来范泗就是促成这件事的人,现在都觉得这件事好,最大的功劳自然就是他这个主事者,再加上先前小同志们捐献机器,他们公社在省城可是大大出了一次名,好多地方都特意打电话过来咨询。虽然他们公社只是被捐献者,但名声一下子就打了出去,前两天主任就暗示了,今年两个评优名额不出意外就有他一个。有了这次评优,以后不管是往上升还是分房,都会更有机会一些。所以,这次和五个小同志接触,脸上的笑容是止都止不住,他更道:“你们先慢慢忙,我已经跟食堂打过招呼,你们今天中午就跟我一块去吃,菜说不上好但一定管饱!”
“哇,谢谢范干事!”
“那就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范泗笑得更灿烂了,他连忙道:“那你们先忙着,有什么需要就叫一声,我就在隔间里干活。”
送走范干事,几人更有劲了。
罗朗拍了拍自己瘪瘪的肚子,“干累了还能吃饱饭,这工作真好!”他不怕累,打从有记忆开始他就一直跟着家里人干活,一开始人小干得少,等长大后就多干一些,在没被送到学校之前,他就没好好休息的一天,早就习惯了苦日子。
但没有一天,累完后还能吃饱饭。
哪怕饭菜还没吃到嘴里,他就觉得浑身有劲。难怪当初师傅要资助他来学本事时,爸妈和阿奶又是高兴又是哭泣,光靠种田是真的吃不饱,也是,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往城里跑。“那就动起来吧。"“江小娥直接下达任务,“咱们也算是熟手了,两三分组,我和罗朗一组,你们三人一组,同时进行。”龚庄公社的机器他们已经上手过好几次,勉强算得上很熟悉了,没必要五个人挤成一团,“先拿两台相同型号的机器同时安装,共享彼此的进度,有什么问题再一起商量。”
“行。”
“好嘞!”
“就这两台吧,我去把图稿翻出来。”
也是准备工作做得足,再加上这段时间基础打得好。两队同时拆开外壳,没一会就沉浸进去,江小娥将最后的锁扣安装后没几秒就听到耳边传来罗朗的狂叫声。
“又搞定一台!”
钱嘉树侧头望去,吡了吡牙,“我们也快了!”“别搭理他,赶紧用切割机把外壳切开。"周洲撞了撞他,紧跟着配合钱嘉树操作起来,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他们这边也将锁扣安装好。安装锁扣是最后一个步骤,也就是说他们这会已经完成了三台脱粒机的改装。
“现在大概十点半不到的样子,我们应该还能再弄两台。"江小娥心里盘算着,比预计快了不少,他们今年专门赶了第一班大巴来,就是想着一天干完这里的活。
结果一上午就能搞定五台机器。
不过这样也好,她不由将视线望去隔壁的仓库,那里放置的是公社唯一一台自动式脱粒机,其实最开始公社不是太想让他们碰这台机器。毕竟这是唯一一台自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