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舅舅,求放过,求别坑!(1 / 3)

中军都督府。

朱棣翻身下马,他身后的马天裹紧了染血的棉袍,袖口那道暗红血渍尚未干透。

“一身血来都督府,合适吗?”马天吐槽。

朱棣大步走在前面:“有啥不合适的?都督府里的人,就喜欢这尿性。”

两人还未进门,门里急匆匆走出一个人。

“卑职李新,拜见燕王殿下,拜见国舅爷!”来人竞就是李新。

“你这是要去哪?”朱棣抬手问。

李新拱手的动作顿了顿:“卑职今早面圣述职,刚从都督处销完假,正欲返回钟山陵卫。”朱棣上前半步:“张定边带着鱼龙帮余孽躲进了钟山,你即刻点齐守陵卫,给本王搜山!”“什么?”李新猛地抬头,“张定边进了钟山?这……这绝无可能!陵卫三重哨卡日夜巡逻,他们怎么进山的?”

马天冷眼旁观,没说话。

“你久不在岗,有何不可能?”朱棣冷哼一声,“三个月前皇长孙陵墓被盗,你敢信?如今反贼藏身龙脉之地,你还敢说万无一失?”

李新扑通跪倒:“卑职失职!这就回钟山,定将反贼搜剿殆尽!”

“当时你不在,不怪你”朱棣挥手,“这次你亲自指挥,一定要逮住张定边。”

李新拱手:“遵命!”

说完,他急匆匆去了。

一直没说话的马天,望着他的背影,紧紧皱眉。

朱棣望着李新匆匆离去的背影,大手一挥,重重地拍在马天的肩膀上:“舅舅,进去见个亲戚。”马天抬眼,眼中满是疑惑:“谁啊?”

“我表哥,中军都督李文忠。”朱棣摊了摊手。

大明第三名将李文忠,马天心中对他好奇不已。

野史里记载,李文忠可能是被朱元璋暗中下毒谋害。

马天虽对此说法存疑,但李文忠之死,确实疑点重重。

想他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却突然暴毙于府中,实在令人费解。

李文忠病重之际,太祖朱元璋曾亲自前往探视,还特意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其医治之事。

可最终,李文忠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太祖一怒之下,怀疑是华中下毒,当即降低了华中的爵位,还将其家属全部放逐到建昌卫,而其他参与医治的郎中及其妻子儿女,竞都惨遭斩首。

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走吧。”朱棣挥手。

两人迈进了都督府的大门,马天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形魁梧、威风凛凛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正是李文忠。

朱棣满脸笑意,朝着中年男子喊道:“表哥!”

李文忠见状,立刻单膝跪地:“参见燕王殿下。”

“表哥,快起来。”朱棣转身,指着马天向李文忠介绍道:“这就是舅舅了。”

李文忠连忙躬身一拜:“拜见舅舅。”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称呼马天一声舅舅,是南方的叫法,倒也合情合理。

马天微微抬手:“不必多礼。”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李文忠身后。

那里站着一位身姿挺拔、英姿勃发的青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朝气。

李文忠见状,大声喝道:“还不拜见舅公?”

青年闻言,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拜见舅公。”

李文忠笑着向马天介绍道:“这是犬子李景隆。”

马天抬了抬手,上下打量起眼前的青年。

这就是后世被人们戏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啊。

在后世的诸多调侃与评价中,李景隆的形象可谓是相当独特。

有人戏称他为“草包将军”,说他虽承袭了父亲李文忠的爵位,却丝毫没有继承其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反而自负妄为、胆小怕事,毫无领兵打仗的本事。

在靖难之役中,他身为建文帝钦点的大将军,率领的兵力远远超过燕军,可最终却屡战屡败,被人们讥讽为“燕军运输大队长”,意思是他每次战败,都会给燕军送去大量的兵力和物资,简直就像是在给敌军“送快递”。

还有人怀疑他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边的卧底,毕竟他在关键时刻的种种举动,实在是太过蹊跷,比如在朱棣大军兵临南京城下时,他竞然主动打开城门,放敌军入城。

眼前的李景隆,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包。

李景隆见到朱棣,明显很高兴:“燕王殿下,你可算来了。”

“哟,九江这是闷坏了?”朱棣挑眉一笑。

“可不是嘛!”李景隆跺脚,“天天在府里看兵书,不如去北疆杀几个胡骑实在!殿下什么时候回北疆?带我一起去呗!”

他说这话时,眼角余光偷偷瞟向父亲李文忠,见他面沉如水,又赶紧把胸脯挺得更直。

李文忠冷哼一声:“你想去北疆?是想给我丢人还是想给燕王安倒忙?”

“父亲!”李景隆不服气地梗着脖子,“当年我跟殿下一起跟着徐大将军出塞时,大将军还夸我箭术长进呢!”

李文忠面色更冷:“你那点本事,在京城里耍耍花枪还行,真上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