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朱英直问老朱:我是皇长孙吗(1 / 3)

济安堂。

马天回来,抬眼看到坐在石桌旁的朱英。

少年捧着一卷《资治通鉴》,眉头微蹙。

马天的脚步顿了顿,心头莫名一沉。

朱元璋那句“朱英跟杨士奇、夏原吉在谋划什么”又在耳边响起。

他从乾清宫出来后,姐夫那看似随意的问话,实则像根细针,扎得他心里一直不舒坦。

这孩子到底在筹谋什么?

杨士奇心思缜密,夏原吉沉稳老练,这两个日后能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人物,如今心甘情愿围着朱英转。

他们三个凑在一起,没准真能谋划点什么。

马天想问朱英,又停住了脚步。

他了解朱元璋,那位从濠州布衣一步步登上九五之尊的帝王,心思深沉得像不见底的寒潭。若朱元璋真想对朱英不利,凭他那句“若朱英不是皇长孙,恐是祸害”,朱英此刻怕不能在这安心看书了。

可事实是,姐夫不仅没动朱英,甚至暗地里派了锦衣卫保护。

这份保护里,固然有监视的意味,却也藏着几分连朱元璋自己都未必察觉的纵容。

姐夫心里是盼着朱英就是那个早夭的皇长孙的,这点毋庸置疑。

否则以他对皇室血脉的看重,怎会容忍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年在京城晃荡这么久?

这么说来,那些所谓的“监视”,或许真如朱元璋所说,更多的是保护?

马天挠了挠头,试图理清这其中的关节。

京城暗流涌动,东宫太子妃视朱英为眼中钉,还有那些蛰伏在暗处的势力,也想杀朱英。

朱元璋派锦衣卫盯着,是真怕这孩子在他眼皮子底下遭了暗算。

当然,朱英谋划了什么,以锦衣卫的能耐,朱元璋肯定知道些。

但是,这目前还不会影响到朱英,他又不是谋反。

更何况,姐夫那个人,最不喜的就是懦弱无能之辈。

他起事成功,靠的就是一股子狠劲和谋算。

如今坐了江山,对那些只会摇头晃脑讲经的酸儒向来不假辞色,反倒欣赏有手段、敢作为的年轻人。朱英就算真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只要不谋逆,只要透着少年人的锐气和智谋,恐怕非但不会惹恼朱元璋,反而会让他觉得“这才像朱家的种”。

姐夫要的从来不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乖孩子,他要的是能扛得起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朱英这些日子的沉稳、机敏,甚至偶尔流露出的锋芒,说不定早就落在朱元璋眼里了。

“马叔?”

朱英的声音将马天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少年已经抬起头,合上书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回来了?我去做晚膳。”

马天看着他眼里纯粹的笑意,心里那点拧巴忽然就散了。

管他谋划什么呢,这孩子总归不是个会走歪路的。

他大步走过去,一巴掌拍在朱英背上:“今日马叔带你去太白楼吃顿好的。”

朱英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那太好了!”

看着少年脸上毫不掩饰的雀跃,马天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太白楼,雅间。

马天要了一桌子菜,两人开吃。

之所以来这,是要摆脱锦衣卫的监视。

至少,锦衣卫不会靠近。

如今,济安堂那些郎中,药工,当中不知道多少是锦衣卫。

“这地方好就好在清净,连风都比别处自在些。”朱英一笑。

他虽年少,却也看得出这雅间的位置极为巧妙,前后左右都是别家酒楼的高墙,视线被挡得严严实实。马叔选这里,恐怕不只是为了吃顿好的。

“来。”马天拧开酒坛封口,“今日破个例,让你尝口黄酒,暖暖身子。”

他倒了小半杯,推到朱英面前。

“我给马叔满上。”朱英拿起酒壶,小心翼翼地给马天的杯子斟满。

马天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漫不经心般开口:“济安堂近来添了不少人手吧?那些新来的药工、坐堂的郎中,看着都挺本分。”

“嗯,多数都是从广济医署过来的。”朱英的动作微不可察地一滞。

“本分就好。”马天眼神落在朱英脸上,“只是你这张脸太惹眼,陛下心里记挂着,特意派了些人在周遭照应,说是保护,其实也是怕有心人算计你。”

“这些人里,有真心护着你的,也有眼睛盯着动静的。你年纪轻,心思纯,可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往后说话做事,多留个心眼,尤其在济安堂,有些话不该说的,烂在肚子里也比随口吐露强。”朱英微微一愣。

他早察觉到不对劲,那些看似寻常的药工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他附近,连他翻看过的医书都会被悄悄放回原位。

“马叔,我明白的。”他抬头,“其实,有件事我要跟你说。”

“哎,打住。”马天抬手打断他,“有什么事也别急着跟我说。你才多大?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犯点错算什么?跌了跟头才知道路难走,这都是该经历的。”

“真要是闯了祸,天塌下来有马叔顶着。陛下那边有我去说,皇后娘娘也疼你,怕什么?”朱英望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