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老朱:咱含饴弄孙,标儿满意否(2 / 3)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马皇后打断他,语气平静,“可婚事是婚事,朝堂是朝堂。回头我把她召进宫来,你见见再说,好不好?”

马天看着姐姐鬓边新添的几缕白发,心里一软。

他实在不忍再让她为难,无奈地点头:“好吧好吧,见就见。不过先说好了,我可不保证什么。”“你啊。”马皇后被他逗笑了,“跟个孩子似的。”

她挽着马天继续往前走,阳光落在她脸上,竟显得年轻了好几岁,“放心,姐姐不会逼你。若是真不喜欢,咱们再慢慢挑,总有合你心意的。”

吏部大堂。

案牍如山,堆满了各地送来的迁调文书与考绩簿册,堂官们或埋头疾书,或对着名册低声核对。尚书吕本站在堂中,正拿着一支朱笔,指着卷宗对身旁的主事吩咐:“江南道的税吏考绩,把优等的挑出来单独造册,太子殿下近来关注江南吏治,这些得尽快呈上去。”

他话音刚落,眼角余光瞥见门口阴影里走进两个人影,为首那人穿着件半旧的常服,手里牵着个少年,步履闲缓,却自带一股无形的威压。

吕本定了定神,看清来人,膝盖一软便跪了下去:“臣吕本,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堂里的说话声戛然而止。

所有官员齐刷刷转头,见朱元璋正立在门口,连忙手忙脚乱地丢下手中事务,跪了一地,黑压压一片,连大气都不敢喘。

朱元璋抬手随意挥了挥,声音平淡无波:“都起来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咱就是进来转转,不用拘谨。”

官员们这才敢磕头起身,垂着手侍立两侧,目光却忍不住偷偷往朱元璋身边的少年身上瞟。那少年眉眼清秀,站在朱元璋身侧,虽略带拘谨,却腰背挺直,眼神清澈,看向满室文书时,还带着几分好奇。

他们都知道,这孩子是朱英。

吕本朝朱元璋躬身道:“陛下驾临,臣未曾远迎,罪该万死。”

“罪什么罪。”朱元璋笑了笑,目光扫过满堂卷宗,“吕爱卿忙着呢?”

“皆是分内之事。”吕本连忙从案上拿起一本厚厚的奏本,双手捧着上前,“陛下,臣正要禀报湖广布政使司的官员任免,其中有三位知府年事已高。”

朱元璋抬手打断他:“政务,你找监国太子去说。咱今天不是来办公的,就是个闲散老头,带着孙儿出来逛逛。”

他低头拍了拍朱英的肩,“英儿,来,看看这些册子,都是管着天下官儿的去处呢。”

朱英依言走上前,目光落在案上的考绩簿上,轻声道:“这里面记着每个人的功过吗?”

“正是。”吕本下意识地回答。

他偷瞄了朱元璋一眼,见对方脸上满是纵容,心沉了下去。

陛下何曾在朝臣面前如此直白地显露天伦之乐?

更何况是带着这样一个身份不明、容貌酷似皇长孙的少年。

这是做给谁看?又或是在暗示什么?

“行了,不打扰你们办事了。”朱元璋没再多留,牵起朱英的手,“英儿,咱们去户部瞧瞧,听说那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响。”

朱英点点头,跟着朱元璋往外走,经过吕本身边时,还礼貌地微微颔首。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口。

吕本站在原地,望着门口,方才还带着几分和煦的面色一点点沉了下来。

“吕大人。”一个堂官小心翼翼地凑过来,“这少年就是外头传的那个朱英?不是说他是假的吗?陛下怎么还亲自带着他逛六部?”

“住嘴!”吕本冷喝。

文华殿。

太子朱标端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份关于江浙漕运的奏折,眉头微蹙,正与身旁的李善长低声商议着什么。

李善长虽已年过花甲,却精神鬟铄,他身着绯色官袍,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江浙漕运事关重大,今年雨水偏多,河道淤塞严重,若不及时疏浚,恐耽误秋粮转运啊。”

朱标颔首,刚要开口回应,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慌张:“殿下,陛下驾到!”

朱标和李善长齐齐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到殿门处相迎。

只见朱元璋牵着朱英的手,缓步走了进来。

他神情闲适,全然没有了往日在朝堂上的威严。

朱英跟在他身边,眼神清澈,好奇地打量着殿内的陈设。

“父皇!”朱标躬身行礼。

朱元璋抬了抬手,语气随意:“标儿,不必多礼。善长啊,快起来,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多虚礼。”李善长躬身起身,目光不自觉地扫过朱英,面色微变,但只是一瞬,便恢复了常态,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笑容。

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轻轻拍了拍朱英的肩膀,对着李善长挑眉道:“善长啊,你看咱现在,不用再为那些朝政琐事烦忧,能陪着孙儿四处走走,含饴弄孙,你羡慕不?”

“老臣不羡慕,老臣简直妒忌得很啊。想老臣家中也有几个孙儿,只是平日里忙于公务,难得有时间陪伴,哪像陛下这般清闲自在。”李善长拱手笑道。

朱元璋朗声大笑:“善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