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三年后!朱英:马叔,时机到了(1 / 3)

洪武十九年末,下雪了。

整个东宫都在一片素白里,廊下,站着两个少年。

朱允蚊拢了拢身上的云锦棉袍,侧头看向身侧少年,目光里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三年时光,一晃而过。

他已经长成一个温润公子,而朱英比他更加挺拔。

“一晃三年了,朱英,咱们同窗了三年啊。”朱允坟的笑温温和和。

可落在朱英眼里,总觉得那笑意很假。

他记得三年前第一次在东宫书房见面,朱允效也是这样笑着,手里捧着本《论语》,问他“格物致知”该作何解。

朱英抬手接住一片雪花,笑了笑:“与殿下为同窗,是我的福气。”

这话他说过许多次,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坦然,连自己都快分不清是客套还是真心。这三年里,他们一同在吕本先生的课上批注《大学》,一同在演武场比过骑射,可身份这道无形的墙,始终立在那里。

朱允炫朗声笑起来,没接话,只是转头看向漫天飞雪:“去年这个时候,先生还罚咱们抄《资治通鉴》来着。”

话音刚落,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允通跑了过来,手里攥着个捏得紧实的雪团,鼻尖冻得通红:“大哥,朱英哥哥!这雪下得正好,咱们叫上宫女太监,打雪仗吧。”

朱允蚊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允通,这里是东宫,不得胡闹。”

他带着哥哥的那股威严。

母妃总说他该有长兄的样子,他便越发觉得允通这跳脱性子该收敛些,尤其是在朱英面前,总少了几分皇孙该有的稳重。

朱允通撇了撇嘴,跺了跺脚:“整天就知道念书,雪化了就没得玩了!”

他年纪小,心里藏不住事,扭头看向朱英时,眼里满是期待。

朱英忍不住笑了:“这里的确不方便,待会儿太子妃娘娘要是看见,少不得又要罚我。”

“明天去坤宁宫!皇后娘娘那里的梅园地势开阔,我帮你对付那些拦着的内侍,保准让你玩个痛快。”“多大的人了,还学孩童玩闹?”朱允效的声音冷了几分。

他总觉得朱英太会笼络人心,无论是皇爷爷跟前的太监,还是皇奶奶身边的宫女,连一向怕生的允通,都跟他亲厚得很。

朱英挑了挑眉:“我十四,你十一,他十,能有多大?”

朱允蚊被噎了一下,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这三年来,他早就习惯了朱英这副不卑不亢的样子,可每次被这般顶回来,心里还是会泛起些莫名的烦躁。

他拂了拂袍角的雪,转身往书房走:“先生要讲课了,走吧。”

朱允通还想说什么,被朱英悄悄拉了拉袖子。

雪还在下,朱允坟的背影在漫天飞雪中显得格外挺直。

朱英看着他的背影,想起三年前刚入东宫时,杨士奇跟他说的话:“东宫的雪看着干净,踩下去才知道有多深。”

他低头笑了笑,拉着朱允通跟上,廊下的积雪被两人的脚印踩出两行深深的印子,很快又被飘来的新雪填满了。

一个时辰后。

朱英走出东宫,雪已经停了。

他要回济安堂,迎面而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海勒尽管穿着棉袍,也难掩婀娜的身姿。

朱英停下脚步,微微含笑:“海尚宫,可是要去坤宁宫?”

海勒微微欠身行礼:“朱英公子,今日的课上完了?”

她的声音总是清清淡淡的,像山涧里的泉水。

两人并肩往宫门口走,石板路上的积雪被往来的人踩得结实,走在上面咯吱作响。

朱英拢了拢身上的棉袍:“是,准备回济安堂去,今晚跟马叔吃火锅。”

“一晃都三年了,公子刚进东宫时还没我肩头高呢,如今都长这么挺拔了。说起来,这后宫里谁不羡慕你?能自由出入宫禁,既不用像我们这般守着规矩,也不用像皇子们被身份束着。”海勒感慨一声。朱英却笑着摊开手:“哪有什么真正的自由?这三年能在东宫读书,能去格物院授课,不过是陛下开恩。再过些日子,三年之期一到,无论结果如何,我可能都再也不能来这皇宫了。”

海勒闻言,眼眸轻轻垂落。

她轻轻叹了口气:“也是,这宫墙里的人想出去,墙外的人却想进来,从来都是这样。”

在宫里待了十几年,她见多了起起落落,知道有些事从来由不得自己。

朱英忽然凑近两步,眨眨眼:“海尚宫,不如跟我去济安堂?马叔这阵子老念叨你呢。”

“哦?他怎么念叨的?我倒要听听,马国舅是怎么编排我的。”海勒挑眉。

朱英立刻学马天那副吊儿郎当的语气:“那个海勒啊,真是越来越耐看了,身材又好,真是熟透了,越来越有气质。”

他学得惟妙惟肖,连马天说话时习惯性摸下巴的动作都模仿了出来。

海勒绝美的脸,一下就红了,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

她嗔怪地瞪了朱英一眼,声音里带着点羞恼:“你这孩子,跟国舅爷学什么不好,净学这些不正经的!说完转身就快步往前走,明显有些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