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朱雄英暴揍朱允炆:我是皇长孙(1 / 5)

奉天殿,早朝。

朝参的例行事宜刚毕,端坐于宝座之上的监国太子朱标,目光扫过阶下群臣。

“殿下!臣有本启奏!”吉安侯陆仲亨出列,躬身道,“臣要弹劾江宁县丞朱英!那厮胆大包天,竞敢煽动灾民,连日聚集在臣的江宁庄子外索要粮食,名为“领粮’,实为强抢!若再纵容此等恶行,我大明勋贵的体面何在?”

话音刚落,岩安侯唐胜宗已跨步出列,满脸怒容地附和:“陆侯爷所言句句属实!那朱英手段卑劣,先用什么“大善之家’的匾额诱骗我等家眷捐粮,转头就教唆灾民日日上门滋扰,我家庄子的粮仓已被闹得鸡犬不宁!”

“臣附议!”南雄侯赵庸紧随其后,“此等小吏,竟敢拿捏勋贵,分明是目无王法!”

平凉侯费聚更是气得须发皆张:“殿下明鉴!朱英这是借灾民之名,行勒索之实!若不严惩,恐生效仿之风,后果严重啊。”

四位侯爷你一言我一语,言辞激烈,字字句句都指向江宁县丞朱英。

朱标缓缓站起身,目光沉沉地扫过四位侯爷:“抢粮?”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群臣等着太子决断。

朱标向前走了两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你们说朱英煽动灾民抢粮,可有实证?灾民真的动手强抢了吗?”

陆仲亨张了张嘴,他想起家眷送来的信,只说灾民日日堵门,却并未真的打砸抢夺,一时竟噎得说不出话来。

其他三位侯爷也面面相觑,方才义愤填膺的气势顿时弱了下去。

朱标从案上拿起一封奏折,淡淡开口:“巧了,这是锦衣卫今日一早呈上来的密折,里面的说法,似乎与诸位侯爷所言不大一样啊。”

“密折上说,江宁的诸位侯府家眷,近日主动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为此,江宁县丞朱英还特意制作了“大善之家’的匾额,赠予各家,百姓们都赞你们仁心济世呢。”

“一派胡言!”平凉侯费聚再也按捺不住,“那是朱英的诡计!他先让人送匾额上门,把我等架在火上烤,转头就放话给灾民,说“大善之家’定会接济他们。如今灾民日日上门,不捐粮就赖着不走,分明是强逼!”

“对!”南雄侯赵庸脸上满是不甘,“他还暗中给各家定了捐粮的数目,我家竞被索要两千石!这不是勒索是什么?”

朱标闻言,眉峰微挑,眼中闪过一丝讥诮:“哦?还有这事?可这折子里写得明白,说你们各家眷都是自愿捐粮。还提到一本什么“阴司账簿’,说你们自觉往日亏心事做多了,如今捐粮是为了积攒功德,消灾避祸呢。”

“简直是无稽之谈!”岩安侯唐胜宗气得额头青筋暴起,“殿下,这全是朱英编造的鬼话!他就是想用这些伎俩逼我们捐粮!”

“是吗?”朱标的目光骤然变冷,“你们只说朱英用计,却闭口不提江宁雪灾,数万灾民挨饿受冻时,你们在做什么?”

“你们在江宁的庄子,占了多少良田?那些土地,有多少是强买强占来的?百姓们在雪地里冻饿而死,你们的粮仓却堆着满仓的粮食,捂着不肯放粮,只等着灾情加重,好把粮食卖出天价!这些事,你们怎么不说?”

最后一声冷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四位侯爷心上。

他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不敢抬头。

朱标目光扫过,语气稍缓:“孤已经下旨,此次赈灾中,凡主动捐粮救济灾民者,待灾情平定后,孤会酌情减免其过往罪责。”

“但你们记住,灾情过后,孤会命朱英彻查江宁各勋贵庄田,但凡查实有侵占百姓、强买田地之举,不论涉及到谁,孤绝不姑息!到时候查出来实证,就别怪孤心狠了。”

“臣……臣愿捐粮!”吉安侯陆仲亨第一个反应过来。

“臣也捐!”

“臣亦愿捐!”

其他三位侯爷连忙跟着跪下,连连应诺。

吏部尚书吕本眼角的余光飞快扫过齐德与黄子澄。

齐德心领神会,几乎是立刻跨步出列。

他刻意放缓了语气,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殿下息怒。诸位侯爷往日或许确有不妥,但江宁县丞朱英的手段,是不是太过阴毒了些?”

“以鬼神之说惑乱乡绅,借灾民之势逼迫勋贵,这般伎俩,纵然一时收效,却已破了为官的规矩!今日他朱英能用这法子对付勋贵,明日若是有贪官恶吏效仿,以此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又该如何收场?长此以往,朝廷法度何在?纲纪何存?”

“齐大人所言极是!”黄子澄紧随其后出列,“为官当以正道直行,朱英此举,看似救民,实则是以诡术破局,与歪门邪道无异!若天下官吏皆学此等手段,怕是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两人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黄大人说得在理,朱英手段确实过毒了。”

“是啊,赈灾本是仁政,怎能用这般阴私伎俩?”

“勋贵虽有过,可朱英的法子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看向齐德与黄子澄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认同。

毕竟朱英以小吏之身拿捏勋贵,本就犯了官场的忌讳,此刻有人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