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朱英:那我是谁?朱雄英:你从哪来?(1 / 5)

手术室。

消毒水的清冽气味混着一丝淡淡的血腥味,在密闭的空间里弥漫,压得人呼吸都轻了几分。马天站在手术台侧,戴着无菌手套的手稳如磐石。

“手术刀。”他头也不抬。

戴清婉立刻从器械盘里拿起手术刀,双手稳稳递到他掌心,指尖避开刀刃,动作比演练时更利落。她垂眸看着手术台上的马皇后,见马天轻轻划开颈部皮肤,鲜血瞬间渗出,心不由得揪紧。“止血钳。”马天话音刚落,一道更快的身影已经递过器械。

朱英半弓着身子,眼神专注。

他递来的止血钳角度恰好,钳尖正对出血点,马天几乎不用调整就能直接钳住。

这动作比演练时快了至少半拍,精准得不像个只练了几日的新手。

马天挑了下眉,没说话,专心处理出血点。

皮下组织被逐层分离,露出下方的淋巴结,其中几颗已经呈现出异常的肿大,正是需要切除的病灶。他手持剥离器小心分离粘连的组织,额角渗出细汗。

这处位置靠近颈动脉,稍有不慎便是致命风险。

“吸引器。”他沉声说。

朱英几乎与他同时伸手,将连接着软管的吸引器头递到术野旁,吸力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能吸净渗血,又不会损伤周围组织。

“保持这个吸力,范围再缩小些,避免刺激迷走神经。”朱英开口。

马天的动作顿了顿。

吸引器控制、迷走神经……这些细节他确实提过,但“避免刺激迷走神经”这种精准的表述,他从未跟朱英细说过。

他抬眼瞥了朱英一眼。

少年眉眼紧蹙,目光死死锁在手术野上,瞳孔亮得有些陌生。

往日里他递器械时总带着点少年人的毛躁,此刻却沉稳得像个手术室多年的老手,连呼吸都跟着手术节奏放缓。

“分离钳。”马天收回目光,继续操作。

朱英递来分离钳时,道:“注意淋巴结清扫范围,左侧胸锁乳突肌后方还有两枚卫星灶,别漏了。”这话一出,不仅马天愣住了,连一直专注递器械的戴清婉都抬头看他。

那两枚微小的卫星灶藏在肌肉深层,位置极隐蔽,马天也是刚刚才通过触诊隐约察觉到,还没来得及说,朱英怎么会知道?

马天握着分离钳的手紧了紧,脑子里飞速回想。

他教过朱英淋巴结清扫的基本范围,可“卫星灶”这个词,是现代肿瘤学里的术语,他感觉从未在朱英面前提过。

这孩子是从哪里听来的?

“钳夹力度保持稳定,别太用力,防止淋巴结破裂。”朱英又补充了一句。

马天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他侧头仔细打量朱英:少年的侧脸轮廓还是熟悉的模样,可眼神里的冷静、判断时的果决,甚至说话时的语调,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违和感。

就像……就像另一个人,一个对这台手术了如指掌的人,正借着重英的身体在行动。

手术还在继续,进展得异常顺利。

马天切除主病灶时,朱英总能提前预判他的需求。

他刚要找缝合针线,持针器已经递到面前;他准备检查止血情况,蘸了生理盐水的棉球就稳稳送了过来。

戴清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最后一层缝合。”马天拿起缝合针。

朱英递过缝合线,轻声道:“皮下组织用可吸收线,皮肤用丝线,张力别太大,避免瘢痕增生。”“瘢痕增生”

又是一个现代医学术语。

马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继续手中的缝合。

针线在皮肤下穿梭,他的目光却忍不住一次次扫过朱英,这张脸还是熟悉的,可骨子里的东西,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时辰过去。

朱元璋背着手在光墙前踱来踱去,平日里挺直的腰杆,此刻竞微微佝偻着。

忽然,那片悬在半空的光墙泛起水波般的涟漪,淡蓝色的光晕里渐渐浮现出三道人影。

马天走在最前,白大褂的袖口沾着些许暗红,戴清婉和朱英紧随其后。

三人的身影刚在大殿上站稳,朱元璋就急急冲了过去:“妹子呢?咱妹子呢?怎么就你们出来了?她是不是出事了?”

马天被他晃得踉跄了一下:“姐夫你别急,姐姐还在里面。”

“还在里面?”朱元璋瞳孔里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开来,“为啥不出来?是不是手术没成?还是出了啥意外?”

他一连串的追问,带着恐慌。

马天看着他发白的嘴唇,放缓了语气:“手术很成功,病灶都清干净了。但姐姐失血不少,需要静养,最好是留在无菌空间里。”

“无菌空间?”朱元璋愣住了,“那是啥?是神仙住的地方?”

他活了大半辈子,听过藏经阁、炼丹房,却从未听过这古怪的名字。

一旁的朱英上前一步,解释道:“陛下,无菌空间就是没有细菌的地方。寻常屋子里的灰尘、空气里的虫子,都会让伤口发炎,留在里面养着,伤口能长得更快,也不容易出事。”

马天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