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老朱:永乐大帝?直视我,崽种(5 / 6)

火坑里推吗?”

朱英听到这儿,眨眨眼:“陛下这么说,倒让臣想起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那大乾太祖晚年身子弱,脑子也不如从前灵光,老糊涂了呢?”

“老糊涂?”朱元璋大手一挥,“咱就不会犯他那错误!咱的儿子、孙子,谁有本事、谁是软骨头,咱心里门儿清。将来这江山该给谁,咱自有主张,绝不会凭一时私情,让大明走了大乾的老路。”朱英连忙附和:“那是!陛下您戎马一生,识人无数,眼光比谁都准,怎么可能犯那样的错?”他垂着眼,掩去眼底的复杂。

陛下此刻说得笃定,可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步一步,透着股练兵场特有的刚劲。

“父皇!”朱棣大步进来。

他走到殿中,单膝跪地一拜:“儿臣最近一直在玄武湖大营练兵,今天得空去从格物院,顺道过来给父皇和母后请安。”

朱元璋目光扫过他身上的甲胄,抬手:“起来吧,兵练的咋样?”

“父皇放心,一切顺利,儿臣这几日正琢磨着把新战法再磨磨,到时候领着神机营和骑兵,定能把草原蛮子打回老家去。”朱棣跃跃欲试。

朱元璋听得心头一热:“很好,咱这几个儿子里,论领兵打仗,你最像咱。”

朱棣胸膛一挺,语气更足了:“父皇,儿臣这次不仅要把漠北平定了,将来还想领着兵往西走,把西域那些不服管的部落都收进来,让他们也给大明纳贡。”

“哈哈哈!像咱!”朱元璋被他这股冲劲逗得大笑。

可笑着笑着,想起方才朱英讲的故事,大乾王朝的四皇子,不也是最像太祖、最会打仗吗?“老四,将来你是手握重兵的藩王,你最想干什么?”朱元璋喝口茶问。

这话一出,朱英脸色瞬间变得古怪。

没想到,朱元璋会问得这么直接,抬眼看向朱棣,你可别乱说话啊。

朱棣却没听出这问话里的深意,拍着胸膛大声道:“当然是帮大哥守卫边疆啊!大哥在朝堂上治天下,儿臣在边疆守国门,咱大明的江山,保管万无一失。”

“说的好!”朱元璋又笑了起来,“咱没白教你!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朱棣乐呵呵地应着:“父皇,儿臣最近除了练兵,还常去格物院,那边西洋先生教西洋兵法呢,说能跟咱的骑兵战法配着用,儿臣听着新鲜,就去学了学。”

朱元璋眉头一挑:“西洋人的兵法?洋文你都看不懂,学个什么劲儿?”

“看不懂就学啊。”朱棣把小本子递过去,“儿臣找了格物院的学子当翻译,还学了几句洋文呢!你别小瞧人,儿臣这脑子,什么学不会?”

朱元璋接过小本子翻了翻,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还真学洋文了?”

“当然学了!”朱棣得意地念了句洋文:“Happyforever !”

朱元璋愣了一下:“啥意思?听着怪别扭的。”

朱棣满是邀功的表情:“父皇,这意思就是“永乐’啊,永久安乐,多好的寓意。将来大哥登基,年号就叫永乐,你看咋样?到时候大哥就是“永乐大帝’,传出去多威风。”

永乐大帝?

朱元璋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方才朱英编的故事里,大乾王朝的那个四皇子,登基之后开创了“永乐盛世”,史称“永乐大帝”!“好你个老四,原来你想当皇帝?”

朱元璋撸起袖子,冲亲生儿子去了。

“父皇!你这是干啥?”朱棣吓得往后一缩。

可没躲利索,朱元璋的拳头已经落了下来。

那力道大得让他眦牙咧嘴,脸上满是懵圈:“父皇,儿臣没那心思啊!咱刚说的是大哥当永乐大帝,跟儿臣有啥关系?父皇啊,儿臣哪里说错了啊?”

他一边躲一边喊,可朱元璋根本不听。

“还敢狡辩!”朱元璋挥舞拳头。

殿里顿时乱成一团,朱棣哀嚎不断、朱元璋阵阵怒吼。

朱棣被揍得晕头转向,却还没弄明白父皇为啥突然发这么大的火。

他明明说的是大哥登基,怎么就扯到自己想当皇帝了?

“父皇!真没有啊!儿臣只想守边疆!”朱棣抱着头蹲在地上。

可朱元璋的拳头还是没停,甚至还抬脚轻轻踹了他两下:“还嘴硬!看你这眼神就不对劲,跟大乾那老四一样,满脑子都是皇位!”

没一会儿,朱棣已经鼻青脸肿。

他蹲在地上,委屈喊:“父皇,儿臣真的忠心耿耿,你咋不信呢?”

“陛下,陛下!快住手啊!”朱英在一旁看得实在憋不住了,强忍着笑意劝道:“燕王殿下真没做错啥啊,他说的永乐,是盼着太子殿下登基后天下安乐,哪有别的心思?你这是误会了!”

朱元璋这才喘着粗气停了手:“误会?你看他这模样,就像个逆子!”

朱棣揉着后背慢慢站起来,脸上又青又红:“父皇啊,儿臣向来忠心耿耿,你让儿臣打漠北,儿臣就往前冲;你让儿臣学兵法,儿臣就去格物院,怎么会想当皇帝呢?”

“那你提什么永乐?”朱元璋依旧怒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