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后背升起。
坤宁宫。
桌上摆着两碟细点,都是马天和朱棣爱吃的。
马天和朱棣并肩立在殿中,还带着一身寒气。
“快过来烤烤火,看你们俩,脸都冻红了。”马皇后先走到马天身边,“怎么还穿着甲?兵部再急,也该先回府卸了甲暖一暖。你忘了上次平定辽东,回来就冻得咳了半个月,现在还想再遭罪?”马天连忙垂下眼:“姐,不碍事,一会儿回府就卸。这不是想着来给你和陛下辞行么。”
“辞行不急,先听我把话说完。”马皇后拉着他走到暖炉边,又朝朱棣招了招手,“你也过来,别在那儿蹭袖子。”
朱棣吐了吐舌头,快步凑过来。
马皇后瞪眼:“听仔细了,到了漠北,多盯着你舅舅点。”
她转身从宫女手里接过两个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两双暖靴:“漠北苦寒,夜里能冻裂石头。这是我让工部按你们的脚码赶制的,里面塞了狐绒,穿着暖和。我还让太医院配了膏药,你们都带上。”“还有饮食,我让御膳房给你备了些压缩的米糕,用热水泡开就能吃,还不占地方。”
一直喝茶的朱元璋插话:“他们俩都是领兵打仗的人了,还能照顾不好自己?你就别瞎操心了。”马皇后立刻转头瞪他:“一个是我弟弟,一个是我儿子,他们要去漠北跟元人拼命,我能不操心?”朱元璋被怼得哑口无言,只好悻悻地撇撇嘴。
马皇后依旧看向马天,语气软了些:“到了漠北,要是粮草不够,就快让人送信回来,别硬撑。还有,别总冲在最前面,你是大将军,要顾着十五万将士的性命,也得顾着你自己。”
“姐,我知道了。”马天自信道,“这次北伐,我定能带着十五万将士大胜归来。”
马皇后看着他懂事的模样,眼睛湿润:“好,我等着吃你大胜归来的庆功宴。”
“母后,你放心!”一旁的朱棣拍着胸脯道,“到了漠北,我肯定跟紧舅舅,他要是想冲在前头,我就拽着他。保证把舅舅平平安安带回来。”
马皇后却白了他一眼:“你别给你舅舅添麻烦就不错了。”
朱元璋拉了她一把:“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的主意。马天,漠北的事,就交给你了。咱和你姐,都等着你们凯旋。”
马天躬身应道:“臣定不辱使命!”
朱棣也跟着躬身:“儿臣定协助舅舅,荡平北元!”
黄昏,济安堂。
马天匆匆回来,没看到戴清婉。
徐妙云竟然在,正和朱英,朱允通聊着什么。
“舅舅。”徐妙云见他进来,欠身行礼。
马天愣了愣,笑道:“怎么今天有空来济安堂?我和老四刚从宫里出来,他火急火燎地往府里赶,肯定是回去见你呢。”
徐妙云轻轻叹了口气:“正是因为殿下的事,才来叨扰舅舅。殿下打仗,喜欢亲冒矢石,我和孩子在家,都提心吊胆。舅舅,此次北征,你是大将军,还请你多看着他点。”
马天听着,认真点头:“放心,我会盯着他的。”
“多谢舅舅。”徐妙云松口气。
“嗨,一家人说什么谢?”马天摆了摆手,环视一圈,“清婉呢?”
徐妙云笑道:“清婉姑娘是怕跟你离别,怕一会儿跟你道别时忍不住哭,让你心烦,就想着先回府待着。你别担心,我已经让燕王府的两个亲卫跟着她了。”
“也好,其实我也怕离别。”马天摊手。
徐妙云看着他这副铁汉柔情的模样,也跟着笑了,起身道:“舅舅,燕王府还有些事要打理,我就先回去了。你去北征后,济安堂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会经常过来看看,也正好向清婉姑娘请教些医术,府里的孩子们总爱闹些小毛病,学些医术也能多些照应。”
马天连连颔首:“有你照看着,我就放心了。”
徐妙云应了声,又朝朱英和朱允通点了点头,才提着裙摆,缓缓走出了济安堂。
马天转头看向朱英和朱允通,语气沉了沉:“我北征后,济安堂的事,还有清婉那边,就交给你们俩了。清婉性子软,京城里不太平,你们多盯着点,别让她受委屈。”
朱英眼神里满是沉稳:“马叔放心,有锦衣卫保护呢。马叔,格物院新造的短火枪,你都带上了吗?”“放心,工部和格物院送来的新式火器,短火枪、连弩、还有轰天雷,我都让亲兵仔细清点过了,全带上了。到了漠北,正好让那些元人尝尝咱们大明火器的厉害。”马天大笑。
“那肯定能大胜!”一旁的朱允通兴奋道。
朱英笑着摆手:“行了,男子汉大丈夫,别总说这些离别的话,矫情。厨房里已经炖了羊肉汤,还温着酒,咱们吃晚饭,喝一杯,祝马叔此次北征,旗开得胜!”
夜深,济安堂。
朱英进入熟悉的梦境。
他跟朱雄英和朱雄说马天要北征了。
朱雄英对马天十分有信心:“舅公用兵向来稳妥,又有新式火器相助,此次北征,定然能取胜。”“我知道他厉害。”朱英叹了口气,“可还是忍不住担心。漠北不比辽东,那可是北元王庭,元人神出鬼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