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言出祸随(3 / 3)

跪了一地,齐声惶恐道,“臣有罪。”

李显穆顺杆往上爬,笑道,“臣毕竟是陛下的外甥,有些话说出来,也没人敢拿臣怎么样。陛下,臣方才所言,甚是重要,江南乃是大明龙兴之地,又是当今财税重地,京城赋税粮草皆需要江南提供,乃是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臣请前往江南,为陛下清查!”

朱棣沉吟道,“你所说颇有道理,不仅仅是江南,天下诸省,朕以为皆要派人前往巡视,此番诸省府官员中,有首犯之人皆要受罚,以正朝纲!”

巡视诸省?

汉朝刺史?

在皇帝话音落下之时,这四个字便出现在所有人脑海中,李显穆心中微笑,这正是他的目的。“陛下圣明!”

皇帝会派出朝廷官员出使地方监察,这自然在李显穆的预料之中,因为自古以来,朝廷控制地方总是如此。

汉朝时是刺史,到了唐朝之时便是巡察使,甚至到了现代也有中央巡视组。

区别只在于古代交通不便,于是这些监察机构最后总会在当地设置衙门,最后变成上级机构,而现代交通便利,巡视完便真的返回京城。

李显穆自请前往江南,就是为了引导皇帝设置类似汉朝刺史这样的官职。

他的皇外祖父在中央废除了宰相,而权归六部,在地方上则将省级权力一分为三,固然是维护了皇家的权威,可对于天下而言,却大有其害。

中央与地方制度问题,在他父亲生前他们父子就已经讨论过。

朝廷废除宰相制度的害处,便不再多做赘述。

地方上过于分权,害处也极大,朝廷与地方沟通便颇为不够通畅。

在省级三司之上,还是应该有一个主管之人,才更符合整体政治架构。

如果是朱元璋自然不愿意让地方出现封疆大吏,但朱棣能实行内阁制度,那在地方上再加一个巡抚也不无可能。

纵然在永乐朝,巡抚不常置,但只要有了开头,等朱棣一死,到了朱高炽的时候,李显穆能做的事情就更多。

朱高炽身体不好,肯定活不过他,等到他日后辈分超级加倍,权力威望到达巅峰,便能将这些已然有了先例的制度一一落实。

甚至推翻祖训,恢复宰相制度!

年轻,就是他最大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