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斟酌了一番:“严学士盛情,贾环实难拒绝。只是家中的确有事。”
严庆脸上挂着微微的笑。
贾环发现他的嘴角虽然还勾起,但眼角的皱纹却已经消失。
“既然如此,那就不为难贾翰林了。”
二人很是体面的相视、微笑、颔首。
严庆转身,向着自己书案走去,走去时,转头似看向窗外。
贾环却能感觉到,其眼神仍留在自己身上。
跟着严庆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书案。
夕阳西下,暮鼓打响。
翰林院下班,各位翰林大人们收拾好文纸,纷纷向着翰林院外走去。
周围三两翰林或相约喝酒,或相约鉴宝。
唯贾环,形单影只,长长身影,直指大地尽头。
在众人谈论休假安排的喧闹中,贾环安静的找到自家马车。
以往那个喜好吹嘘的车夫不见了。
新车夫是阿金。
贾环问道:“喜顺呢?”
阿金脸上挂着殷勤的笑,他不像喜顺那样和其他车夫一起乘凉聊天。
他久站在马车前,恭敬等候贾环,因为被太阳久照,脸上泌了一层细汗,显得油亮。
阿金拱手道:“喜顺被老祖宗叫去给赖嬷嬷家驾车了,我运气好,补了这个空,以后我给三爷驾车。”“嗯。”
贾环淡淡的应了一声。
阿金见贾环兴致缺缺,不多语,给贾环扶上马车,驾车远去。
“之前听院里小厮背三爷的诗,三爷写的真好。”
“喝多了随意写的,算不得什么。”
“老太太知道三爷明日休假,特地请了一班戏子呢,说是和东府的大爷一起看,乐呵乐呵。”“你倒是有眼神。”
阿金“嘿嘿”一笑:“之前看三爷回家,脸上都有光。今天来接,三爷脸却是沉的。
我想三爷是在翰林院遇到事了。”
“不过就是拉党结派而已。”
“三爷没入个什么派?”
贾环笑道:“我这派人少,大抵是等个几年才能壮大。”
“嗨,这算什么,咱家府里这些仆人也都拉派,不知道三爷知不知道,那鲍二和……”
阿金一路和贾环聊着,回了贾府。
第二日到宁国府和姑娘们一齐看了戏。
林黛玉没看多长时间,便有些乏了,便提前告退。
贾环跟着也没看多长时间。
待再回翰林院的时候。
情况不一样了。
这天,有差役把要起草的诏诰送了过来。
若是以往,严庆必定拿着诏诰来问问贾环等人。
但这次,他却没问,反而去问了其余人等。
“交趾国主既然已降,就该重礼送上。”
“我天朝上国,每年自用银两尚且不足,他一献礼保地之主,何必再奉上大礼,我看呐,什么都别送了‖”
贾环看着围聚在他身边的一众翰林们,看向了被晾在一旁的陈诩、于既白二人。
于既白对着贾环扬了扬眉毛,似乎在说:“看吧,我没说错吧。”
贾环摇了摇头,拿出《商贾传》抄了起来。
【宿主抄写《商贾传》五十遍,小有所成,商队+5】
感受着获得的奖励,和作坊是一个类型的,只不过这次的则是可以投入钱财,然后指定路线,让他们跑商产出。
系统的商队,好就好在听他的话,配的人齐全,什么路线都能跑,还不会被劫镖。
贾环想了想,还是做自己在山西的生意,横竖也能省点成本。
拍下商队,给栓柱和贾芸写了信。
正写好信,严庆来问道:“贾翰林,你辛苦些,去典簿厅帮王翰林整理下最近下来的奏章,好帮他写实录。”
贾环看了严庆一眼:“好。”
贾环出了院子,到了西边院子。
推开典簿厅的大门。
里面寥寥几人,大多在书案前整理奏章实录。
贾环打听了一下,找到了王翰林。
“王翰林。”
“贾公子。”
“严学士让我来帮你整理下实录。”
王翰林看着贾环,疑惑道:“贾公子怎么会到这来?”
贾环笑道:“前些日子严学士拉我去赴宴,我没去,这不就到这了吗?”
王翰林听到贾环的话,连忙拉他出了典簿厅。
“你以后可得小心说话,若是再被严学士听到,到时候天天让你去值班,甚至让你外派历事,连翰林院都来不得了。”
“这翰林院,难道是那严庆的一言堂了?”
王翰林长叹一口气:“唉,谁叫人家生的好呢,有个内阁的爹。
你该去赴宴的,想必是最近两淮盐政总理鄢景卿大人收上盐了,严家自是庆祝一番。
我们这种,想去还去不成呢。”
贾环抽了一口气,看着王翰林:“两淮盐政鄢大人和严庆什么关系?”
王翰林惊讶道:“这你都不知道?鄢大人是严阁老的学生啊。”
贾环看着王翰林手里的奏章,上面都是关于刚才严庆那帮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