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长安门外,五城兵马司早早的扫净了街道。
国公游街队伍,早已在门外准备好。
最前面,乃是“肃静”“回避”牌子,各一对。
宫内高大健壮的校尉高举,黑底金字,在前开道。
其后,皇帝特赐,龙纹麒麟旗一对。
再之后,金锣静鞭各一个。
贾环飞熊军十小旗全部都来了,骑一色黑色马,穿皇帝特赐玄色甲。
马匹雄健,鞍鞋鲜明。
队伍后,又有青罗伞盖一顶。
金瓜、斧钺、朝天镂各一对。
长枪一对。
专人高举朱漆金字木牌,上书“钦命定国公”。
最后,则是金国大旗,专人倒持拖曳地上。
彭将军亲赐的大宛汗血马,被礼部装点好,立在中间。
长安街旌旗林立,飞熊军军旗和印有“贾”字的旗帜分列两旁。
赵朴对着贾环道:“定国公,巡街路线,早已定好。请国公爷上马。”
跟着有鸿胪寺官员唱道:“请定国公上马!”
众人或用手中武器击地,或用单手捶胸,整齐跪下。
“请定国公上马。”
旌旗招展,长安门前肃穆。
贾环的脚步声很是稳健。
他一步步走到马前,跨上马。
“出发!”
众人齐声震道:“是!”
乐部奏军乐,国公爷开始巡街。
出了长安街,道路两旁人山人海。
神都百姓争相目睹信国公风采。
哪怕五城兵马司极力维持秩序,但还是隐约拦不住拥挤上来的人群。
他们早就在酒馆茶楼里听到了太多传奇故事。
从钦点探花,到出使金国神箭定天山,再到被封国公。
哪怕之前探花游街的时候已经看见过,也想再看一次。
而那些之前没看见过的,这次非得来看看了。
那些酒馆茶楼的临窗位置,挤满了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新的国公,年轻的国公。
文韬武略,都是实打实的。
稍微敏感些的人都能想到,朝廷将有巨变。
贾环这次和探花不同,这游街少了些“游”的意思,多的是“巡”。
震慑宵小,祭奠忠魂,彰显国威。
他目不斜视,面容肃穆,腰背挺直如百年劲松。
再配上略显沧桑的脸庞,实在英气逼人。
哪怕前面举着“肃静”“回避”牌子。
此时众人也跟着欢呼起来。
“国公爷威武!”
“定国公万福!”
队伍一路向前开进,来到了宁荣街东。
此时宁荣街东面,他的定国府前,站满了宗亲邻里。
除此之外,五城兵马司早清退无关人员,将东街围封。
且贾环本次巡街,不走至荣国府前。
贾母带着贾政、贾赦、邢夫人、贾琏、贾宝玉等人,贾珍带着尤氏、贾蓉等人站在还没建成的定国府门前迎接。
乐毕。随队礼官唱道:“定国公归府!”
众人再整齐跪下。
连着贾母等人一起跪下。
贾环下马,对众人道:“起来吧。”
“谢国公!”
众人起身。
礼官唱道:“礼毕!”
贾环道:“赏。”
贾琏等人赶紧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赏赐,给随行队伍的众人各自发了赏银。
队伍收牌列队,和五城兵马司回礼部交差。
“钦命定国府”牌子则是等贾环定国府建成再从礼部来领。
众人散去,贾环还需对贾母、贾政、贾赦等长辈行拱手礼。
哪怕没人看,一整套忠孝的礼制也得演完。
完毕之后,贾宝玉上前来给贾环牵着马,众人再从宁荣街回宁国府祭祖。
此时定国府还没建完,贾环暂住荣国府。
宁国府内,两府有头有脸的的嬷嬷、管家、丫鬟、小厮、仆人都围在了前院。
大门打开,贾环居首位向着院内而进。
众仆从列队站好,低着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贾母和贾珍引着贾环,一路到贾家宗祠。
这将会是贾环在贾家宗祠的最后一次祭拜。
众族亲分男女列在宗祠外。
贾母、贾珍和贾环在宗祠内。
贾环对着贾源、贾演兄弟二人的画像,点了三支香。
他没有三跪九叩,而是一跪四叩。
贾母捧出之前礼部官员送来的官印等,放在另设的香案上。
贾环起身,将手中香插进香炉。
贾珍捧出之前写好的告文,贾环接过宣读。
读罢,贾环将告文扔进祭鼎中焚烧。
待告文焚烧完毕,贾环取了官印等物,径自出了宗祠。
其余人等随后祭拜。
各仆从、族亲散去。
贾环出宁国府大门,转入荣国府大门。
径直走荣禧堂,正位居东落座,西侧坐贾母,其余贾珍,贾政等人依次落座。
贾环把那楠木装着的正式朝服和大印往身旁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