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心中有数,说什么荣国府公里的钱,其实根本没有多少。
老太太自己的私房钱倒是有点,贾环估计超不过两万两。
王熙凤打理荣国府,不放利钱,不去典当,靠的都是贾环给她的庄子。
再就是实在应急,能不典当就尽量不典当,从贾环这里暂借一些。
整个府里上下,现有能用的钱多说有五万两银子不错了。
连林黛玉聘礼一半都不到。
贾环也就应了贾母。
算好了账,贾环回了东大院。
第二天先带着人捧了一箱五万两,绕过粉壁,进了王熙凤院子。
此时王熙凤带着平儿,叉着腰,对着底下的嬷嬷一个个的训斥着。
见到贾环来了,连忙露出笑脸。
对着平儿道:“快带着国公去屋内放箱。”
“是。国公爷请。”
贾环随着平儿把箱子放在王熙凤里屋。
平儿给贾环上了茶,一项项的跟贾环说,先采买什么,后采买什么。
贾环一一的应下。
如此过了两个多月,贾环抬了九次箱子,王熙凤这边终于都采买完毕了。
还剩下两万多两银子,王熙凤暂且封箱,留到之后迎娶再用。
林黛玉的聘礼多些,足有一百二十八抬。
其余三人的聘礼少些,一百二十抬。
送礼队伍中,二人抬一箱,送礼队伍没有十里长队那么夸张,但是算上吹打等队伍,小半里地还是有的。
贾环又去钦天监问好了日子,下聘礼的吉日前后都是晴天。
下聘礼前一天,众人开始从仓库往外搬聘礼装箱。
荣国府、宁国府的丫鬟、嬷嬷、小厮都来帮忙。
从后院到前院的廊内,平儿每几步就安排人督着。
后院由王熙凤看着出库,前院由贾环盯着装箱。
四队列聘礼,共四百八十八抬。
小到簪花上的雕金装饰,大到印有牛角纹路的青铜古鼎,贾环靠着【过目不忘】,一件件的全都能记下来。
各丫鬟也是小心又小心,不敢在这最后时刻出一点差错。
贾环每检查好一个箱子,便命人封箱贴条。
先贴“定国公府纳征礼”封条,再在正面贴硕大正红“囍”字。
这边封箱完毕,贾环便在礼单上划去,方便之后和王熙凤核对。
众人从上午一直忙活到下午,日头偏斜,四百八十八个箱子陈列在前院。
此时王熙凤一边用手绢擦着汗,一边来到贾环这里。
姐弟二人在廊下坐下,平儿端来了冰凉的绿豆莲子汤。
二人边喝,边核对。
一一的都对好了,王熙凤这边的事情算是暂时结束。
剩下就是贾环要忙活的了。
贾环命人关了仪门,断了前后院,又去后街叫来了飞熊军一百人弟兄。
众人挤在前院,看着在院里踱步的贾环,一个个都能感觉到贾环的严肃。
也就收了声,安静盯着贾环。
前院里,只听贾环的声音。
贾环给他们一一的嘱咐:
“每送礼队伍配二小旗,府里留二小旗随时待命。
有可能有劫礼的,但几乎不可能。
更多的是乞丐等穷苦人上来讨喜。
你们听各自送礼队伍的媒人的,不要擅作主张。
或赏或赶,全听媒人指挥。
务必保证吉时送达即可。”
众人听着贾环一项项的吩咐,简直比在喇咕河前截杀金王的部署还多。
贾环又对着韩信道:“阿信,你晚上留在府里,帮我明日安排各仆人、走夫。”
韩信抱拳道:“是。”
贾环也不吝啬,拿出红包来,一人给发了五两。
贾环对着众人道:“环终身之事,尽在明日,而明日之事,尽仰赖各位弟兄。
那些仆人、走夫终究外人,各位弟兄才是环之骨肉。
还请各位弟兄明日多帮衬些。”
众人收了红包,又听贾环这么一番话,一个个收拾了脸上表情,相当严肃道:“是!”
送走飞熊军,贾环又一一见了吹打队的掌柜,还有掌走夫的老板。
那么多钱都花了出去,贾环也不在意跟他们一两一钱的。
再加上国公身份,还有飞熊军随队。
几位老板、掌柜再三保证,绝不会出一点差池。
贾环和韩信在前院一夜没合眼,盯着前院礼物,也盘算着第二天的事宜。
过了好几遍,确认无误之后,这才算完。
第二天大清早,荣国府门前拉布遮挡。
贾母牵着林黛玉、带着邢岫烟、史湘云、元春、惜春、迎春,五位姑娘,以及邢夫人一位太太,并众丫鬟,穿戴整齐。
或上轿,或上马车,一路向着定国公府而去。
此时定国公府的前院已经修好,足以容纳众人。
薛姨妈,带着薛宝钗、薛宝琴、以及一众丫鬟,穿戴整齐,上马车向着薛家神都住处而去。众人离开不久,赵朴、于既白、陈诩、忠顺王府长史过来了。
贾环请众人到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