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哭着将两府抄家之事,讲给了贾政。
贾政颤抖着站起来,望向四方,满目萧索。
周围宝玉等小辈跪在地上。
贾赦、贾珍等干脆闭着眼睛装死。
贾政环视四周,眉头紧皱。
虽然眼睛里、脸上还有泪滴。
但在这荒芜之中,他却忽然生出一丝安心、踏实的感觉。
一种尘埃落定的稳定感在贾政的心里升起。
这让他自己都微微感到惊讶。
“终于……”
他自己喃喃道。
举目望去,周围本来由小厮、丫鬟站立的地方都少了人影。
视线相比之前宽敞了不知多少。
一种新鲜感从心里升起,原来当初府里这么宽敞吗?
贾政恍惚,只觉得好像什么都失去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失去。
家里的仆人、爵位、钱财都没了。
但他明天依旧六部上班。
吃早点的钱他自己还是有的,他还能照常吃早点。
就是没了清客攀谈,有些可惜。
不过一起离开的还有那些他本来就觉得臃肿的仆人。
贾政微微摇头,对着贾母道:“儿依旧是户部郎中,母亲不必过分悲伤。
儿明日还要去户部坐班。”
听到这话,贾母先是一愣,眨了眨眼睛,连忙点头道:“好,好啊。你先回去吧。”
周姨娘跟着离开了荣禧堂。
她还是贾家的姨娘,不好离开贾府,此时贾政身旁也没个照顾的人。
她性情不至于赵姨娘那么爆,跟着去服侍贾政了。
贾母对着众人道:“都各自去吧。”
就这时,李纨对着贾母道:“老太太,兰哥儿,还在定国府。我去给他抱回来。”
贾母的嘴角难以察觉的翘了翘。
她心里清楚,只怕李纨这一去,能不能回来便是两说了。
不过她又管这些事做什么?
贾母拉着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元春和鸳鸯,对着李纨道:“去吧。”
贾母又看向探春和赵姨娘:“你们陪着珠儿媳妇一起去打个招呼。
问问定国公病好了没。”
说罢,贾母看向了贾赦和贾珍。
此时二人的脸色已经缓和过来。
二人一开始以为贾家抄家,只怕秋后要斩首。
因此才拼了命的想去定国府。
如今贾环用丹书铁券保了他们,而且贾政和贾母还留了原来的官职。
贾赦和贾珍心里也有些自己的小九九。
只觉得靠着这层关系,虽穷苦些,但假以时日,东山再起尚未可知。
因此对于贾母派李纨等人去定国府也没有微词。
李纨见贾母答应了,将心里喜悦压下,连忙走到一旁,拉起赵姨娘的手。
赵姨娘跟着乐呵起来。
探春垂眉,对着赵姨娘道:“我不去。”
贾母眼睛一横,看向探春:“我又不是不让你回来了!
你去给你弟弟报个平安!也交代了他一番心意!”
“老祖宗!”
元春拉着探春:“妹妹,去吧。
老祖宗我来照顾就好。”
探春看着元春,元春在宫里做女史,是最妥帖的。
探春点了点头,拔腿向着外面利索而去。
赵姨娘和李纨见探春离开,跟着她一起离开。
贾母安排好了各人。
跟着长叹一声,对元春和鸳鸯道:“去东大院坐一会吧。”
元春愣住,鸳鸯应道:“是。”
二人扶起贾母。
这边定国府内,管家阿桂来找上了贾环。
“老爷,三姑奶奶、姨老太太、李大奶奶来了。”
贾环对着阿桂道:“去接到东院兰哥儿那。”
这边贾环又派了个丫鬟,去找了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一并去东院和探春等说话。
贾环则是留在了书房。
栓柱给贾环来了信,说是之前炼铁的实验作坊尝试把石墨和高炉的粘土混在一起,最后试验出来的效果不错。
再加上焦炭,现在作坊内的高炉温度能比之前更高了。
再加上用纯碱代替草木灰,和焦炭一起加入高炉炼铁。
炼出的铁在地炉炒出,最后锻造出的钢强度已经非常不错了。
作坊还尝试了生铁水浇灌熟钢,效果也很好。
总之高炉温度提升之后,能做的事多了,效率也提升不少。
贾环给栓柱回了信,让其继续盯着。
这边他刚给栓柱回了信,那边林黛玉派丫鬟过来问,说是想着给李纨、赵姨娘、探春留下来住几天。贾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贾环家的府门再一次被敲开了。
贾环亲自出门迎接,是锦衣卫的弟兄。
那锦衣卫对着贾环恭敬抱拳道:“薛太太说,不想回住处,想到定国公府里。
陆指挥使吩咐,让我们听薛太太的。
实在惭愧,叨扰了定国公。”
贾环笑道:“大清早的跟我在这说这种话。”
一边说着,一边斜了他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