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些时日,锦州的船坞给军船造了出来。
贾环派韩信和郑成功一起,出发去了锦州。
贾环负责给俩人供给后勤,韩信负责招兵,而郑成功负责练海军。
在俩人都绝对忠诚的情况下,跟这种绝世名将合作,贾环感到相当轻松。
只要每月给按照韩信郑成功给的单子运粮食等就可以了。
贾环给皇帝上了奏折,写明海军已经开始训练,炼钢厂闲置的高炉启动一部分生产海军配套装备。另外已经有人来问贾环炼钢厂能不能定做一套钢管,做旗杆用。
贾环把各订单一并给了皇帝,请问做哪些。
另外一边,津门和登州的船坞和港口也修建好了。
贾环给两个港口下了任务,一年内生产军船两艘,快船三十艘……
任务之外,一定载重之上的货船需要上报,同意后才可以建造。
其余的则可以随意建造。
这天,贾环抱着贾兰,在书房里简单的画了勃海沿岸的地图。
锦城,津门,登州,正好连成了一个三角形。
贾环问道:“现在锦城是辽东枢纽,辽地炭、钢、木,皆从锦城出。
其有港口和船坞。
津门,神都门户,北面河运枢纽。有港口和船坞。
登州,只是临海,并非山东唯一港口,有船坞。
现在问,这三地港口停靠收费等应该如何收取?”
“三叔,这是考我策问么?”
“就当是策问,试试吧。”
贾兰的脑袋歪了歪,眼睛盯着贾环在草纸上画出的简略地图。
三点构成一片疆域,将勃海支撑起来。
贾兰伸出手指,指向锦城。
“锦城是生金矿的地方,这里是货源,是水源,开口要宽,门槛得低,才方便货往外流。
水往低处流,货求畅其道。”
贾环点了点头。
贾兰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手点着津门,声音有了不少底气。
“津门是神都咽喉,是百川东到海之处,这里不缺钱,缺货。
因此可以多收。
登州的就像驿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南来北往的船可以在此歇脚,因此登州居中。”
贾兰说罢,小心翼翼的看向贾环。
贾环摸了摸他的头:“好小子。”
贾兰眼睛一亮:“我说的对了?”
贾环道:“错了。”
贾兰眨了眨眼睛,难受道:“怎么会……”
贾环笑道:“辽东奇货可居,但手中缺钱,是不是应该多收钱?
津门人不缺钱,但是缺货,是不是应该减少停靠费,让奇货多往津门去?
而登州路远,本来路上损耗就大,是不是应该少收一些?”
贾环笑着的看着贾兰。
贾兰感叹道:“对哦,原来是这样……”
贾环弹了一下贾兰脑门:“对啥啊!”
贾兰有些疑惑:“这也不对啊,三叔?”
贾环道:“各港口应该根据各船货量,分阶收费。别忘了这个。”
贾兰恍然大悟。
贾环放下贾兰,看着草纸道:“其实这样也不好。
最好的就是看交易额,根据交易额收费。
但现在还做不到………”
贾兰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解。
贾环对着贾兰道:“好了,已经说的很好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去玩吧。”
贾兰给贾环行了礼,若有所思的离开了书房。
贾环目前给三港定的就是按照载货吃水来阶梯收停靠费。
并把各货物大体上分了类、粮食、布匹、银子、煤矿、铁铜器、牲畜等等。
三省各自在港口设了监港市房,每一季的第二个月初一调整一次。
民间的小船,官方的大船,还有海军,以及带出来的辽钢,正在迅速的发展着。
三个港口之间,最快的锦城到登州,快船不到一天就到了,哪怕最远的锦州到津门,现在也有快船一天多就到了。
可以说勃海的市场每一天都在剧烈的变化着。
至于海盗?
郑成功正愁找不到练手的。
而且有的时候,从辽东跑一趟山珍药材,赚的钱可能比海盗劫一回道都挣钱。
往往都是先出现了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
之前有空船从津门出发,到锦城空船停靠,装了货之后来到海上和接货人碰头。
接货人好几艘船分着回山东南面的小港。
这空船最后又空船回了津门。
他靠港三次全是空船,但货款却没少得。
也有这样的事,让人很是难办。
贾环长叹一口气,只能不着急一个个处理。
此时阿桂进来道:“陛下的旨意到了。”
贾环再出门去接旨,找到了信使后。
贾环打开圣旨,皇帝盛赞了贾环目前为止在勃海的成绩。
同意了贾环武备海军的请求。
又选了几个订单,吩咐炼钢厂把剩下的高炉开了,去做订单。
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