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怒斥群臣(1 / 2)

皇帝对着众大臣道:“贾卿离都前。

朕,有没有说过。

当初不提,过后再提。

朕,便先问怠慢之罪,再听谏言?”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却压不住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

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如古井寒潭。

他的眼神缓缓扫过阶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御案上,除了喜都军报,钱受斋奏折,还有一封他一直没动的贾环急递。

三份份截然不同的奏报,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空气都扭曲了几分。

戴权垂手侍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

他清晰地感受到主子爷今日心情极不好。

戴权也越发的了解起来了这位主子爷,只要能做些实实在在的能让其在史书上留名一页的事。无论朝堂臣斗还是过盛专权,都可以权且暂让。

主子爷不好名、不好利,好个万世之评。

“诸卿。”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养心殿,打在金砖上反射回音,隐隐有金石之音。

“前日,朕览户部、御史台诸公奏对,言犹在耳。

皆道海军靡费国帑,缓不济急,当裁削或转供辽东陆师。”

他手指轻轻点了点左侧那份奏报,正是户部尚书钱受斋领衔,痛陈海军耗费无度,请求削减用度转供辽东的联名奏章。

阶下,钱受斋身子微不可察地一颤,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御史台左都御史等人也纷纷低头,不敢直视天颜。

皇帝并未看他们,目光转向右侧那两份染着风尘与硝烟气息的急递。

一份来自登州贾环,一份来自喜都韩信。

他拿起贾环那份,声调虽未拔高,但语气却是乌云漫天、内藏惊雷:

“尔等且看看。

这是贾环,自登州八百里加急递来的奏报。”

他猛的将奏报掷下御阶,纸页纷飞,正落在各大臣身前。

“勃海之外,贼寇猖獗。

劫杀我大乾驿船,戮我信使。

意欲窥探军情,嫁祸邻邦!”

皇帝的声音沉闷。

“贾环临危不乱,遣郑森率新练海军,雷霆出击。

靖远舰炮声一响,生擒贼首。

搜出百济水师金正朴昌范勾结海盗、劫信杀人、意欲嫁祸高丽倭寇的铁证。”

皇帝把百济令牌又扔了下去。

“这里有百济令牌一枚。你们主意多,你们看看!”

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钱受斋等人的心坎上。

那枚地上的令牌,在烛光下泛着冰冷诡异的光,看着钱受斋等人心中更加汗颜。

皇帝根本不给他们喘息之机,大臣们一边看着贾环急递,皇帝一边道:

“再看喜都。

高丽贼军勾结内鬼,里应外合,猛攻我辽东重镇。

罗龙将军浴血苦战,城破在即。

贾环当机立断,命阿信率奉乾营千里奔袭。

若没有尔等口中“缓不济急’的海军,从登州到喜都,要多少时日?

只怕阿信是走陆路去给罗龙将军收尸?”

皇帝向后依靠在龙椅上,神情严肃,整理了一下袖口。

帝王的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整个大殿:

“尔等言之凿凿,言海军无用、缓不济急。

且不论尔等怠慢之罪。

你们告诉朕,这奉乾营,投多少,走陆路能比现在走海路还“急’?”

殿内死寂,落针可闻。

钱受斋等人面如死灰,汗透重衣,五官搅在一起。

兵部尚书苏允泽虽未附和削海军之议,此刻也觉脸上火辣辣的,庆幸自己当时说了实话。

皇帝的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锋,逐一扫过钱受斋及那几个附议的御史,声音严厉:

“朕于这养心殿曾明言:“若此时不提,过后再提,朕便先问怠慢之罪,再听谏言!’尔等可还记得。“臣,臣等惶恐。陛下息怒。”

钱受斋等人再也支撑不住,不断磕头,额头紧贴冰冷金砖,声音颤抖。

怠慢之罪。

这四个字如同千斤重枷,死死压在他们心头。

“怠慢军国,贻误战机。

此罪,尔等可认?”

皇帝的声音略有疲惫,却透露出不容置疑。

“臣等知罪,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阶下叩头请罪之声,如炒豆般不断响起。

皇帝冷哼一声,并未立刻处置,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份喜都捷报,脸上怒色稍缓:

“定国公贾环,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更兼其经营勃海,通海商,练强军,卓有成效。

此谋国深远,忠勇可嘉。

阿信统兵有方,千里驰援。一日破城,扬我国威。

郑森初露锋芒,海战告捷,后生可畏。

罗龙坚守孤城,浴血奋战,忠勇可表。

奉乾营将士,奋勇杀敌,功勋卓著。”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传遍养心殿:

“传旨!”

戴权立刻躬身,笔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