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师门再添两员憨将(感谢月票,推荐,收藏)(1 / 2)

这一次的抢购风波,不同于以往两次。

一来,上面是真缺粮。二来,坊间的传言有鼻子有眼,像是知情人士说的,有人找街道确认,街道那边也没有否认。

如此一来,更加制造了不安。

为了应对粮食不足,上面果断采取了行动,在乡村推行统购,在城市推行统销,加快私营粮店的合营,限制老百姓的囤粮行为,这才把这次风波慢慢压下去,不过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今年的粮食不足,虽然有天气的因素,其实主要原因是广大乡村老百姓日子安稳了,也想改善生活,以往逢年过节才舍得吃顿细粮,如今条件改善了,自然想多吃一些,这是人之常情,何達还不至于在这个时机“出手”帮忙。

小媳妇的信寄回去后,过了五天,老丈人才把大舅子带了过来。

老丈人也不是第一次进城,去四合院的路,他已熟悉。出了汽车站,他一边叮嘱儿子在京城要听姐姐姐夫的话,一边又要求他好好学厨,可别丢了老秦家的脸。

秦光友早就听弟弟说京城如何如何好,如今亲眼见着了,他就更挪不开眼,心里更加坚定了留在城里的想法。

父子俩来到四合院,见倒座小院门锁着,两人又去了中院北屋,这才见到了忙着洗衣铺床的秦淮茹。“爸,光友,你们怎么现在才来,我都等你们好几天了!”

“家里有点事耽搁了,我一忙完,不就把光友带过来了吗?”

听此,秦淮茹不再纠结,而是关心道:“你们吃了午饭没,没吃,我给你们做面条去!”

在何家帮忙的刘岚急忙说道:“师娘,还是让我去做吧,你和秦伯多聊聊。”

刘岚说完,把孩子还给秦淮茹,便和面去了。

秦长山上午十点出的门,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中午饭根本没来得及吃,现在的确饿了,听女儿这么说,他也没有推辞。

见何家又多了一个大姑娘,秦长山问道:“这姑娘是?”

“我家当家的去年收的女徒弟。”秦淮茹说完,拉着弟弟,介绍起了他在京城暂时的落脚。何達把丈母娘之前陪护的床搬到了北屋,和何雨柱的大床做了伴,秦光友之后就暂时住在这儿,等明年进了轧钢厂,就能申请住房。当然,以秦光友现在的年纪,这事估计还有得等。

按秦淮茹的想法,弟弟工作了就该搬到厂里的大宿舍去,而何達却认为不必这么着急,柱子都没结婚,两个老爷们挤一挤没什么,留在四合院里也好照看,真搬去大宿舍,秦光友还不知要跟着那些糙爷们学成什么样呢。

听自家男人说得有道理,秦淮茹便没有反对,怕何雨柱多想,她还向其解释了一番。

见大姐把自己的床铺都铺好了,秦光友坐在床上试了试,和家里一样,都是硬床板,他倒觉得挺习惯的何卫东这个小家伙见家里又来了新人,拍着小手,嘴里突然蹦出了“巴巴”两个词。

“呀,小侄子会说话了!”

“还早着呢,他也就会牙牙学语。”

“姐,让我抱一抱侄子吧。”

“行,你看着点,别让他尿你身上!”

秦光友接过何卫东,陪他坐在床上玩耍起来。

“叫舅舅!”秦光友教其说话。

小家伙不理,爬到秦光友腿上,就要翻他兜。

秦光友不解道:“姐,侄子这是要干嘛?”

秦淮茹笑道:“被你姐夫教坏了,现在他就喜欢看看大人兜里有没有好东西,有的话,就是他的了!”解释完,秦淮茹去洗了洗手,随后和刘岚一起忙活了起来。

吃完面条,又歇了一会,看天色不早,秦长山就要回去。

秦淮茹没有挽留,乡下这个时节应该挺忙的,她送出门,秦长山这才记起还有钱的事,他掏出二十块,说道:“淮茹,这是你借家里修砖瓦房的钱,我和你妈就攒了这么多,剩下的只能分次再给。”“爸,这事不急,等家里有钱了再还也不迟!”秦淮茹嘴上说着客气,二十块却已被她揣进了荷包。秦长山见此,还能说什么,这都是家里媳妇教得好,自家闺女得到了传承呀。

下午下班,何達和傻儿子一起骑车回来,就看到了坐在门口乘凉的大舅子。

“光友,你来了呀?”

“是呀,姐夫,今天下午刚到。”

“你一个人来的?爸呢?”

“我爸下午就回去了。”

“怎么不在这儿歇一晚,明天再走。”

何達客套着,走进屋,看到小媳妇和刘岚正忙着做晚饭,小丫头何雨水则在逗弄着弟弟。

“淮茹,今儿晚饭由我们何家师门来做,你在旁边歇着。”不待小媳妇答应,他就把大舅子喊了进来,开始教授厨艺。

这边正忙活着,却见付老汉找了过来。

付老汉有些不好意思道:“拐子,能不能把自行车借我用用,我要去火车站接我儿子。”

“行,这都是小事,柱子把你的车借给你付叔,你那车比我的新,更好骑!”何達向傻儿子吩咐道。何雨柱二话没说,就掏了钥匙。

付老汉接过,道了声谢,就急匆匆走了。

站在一旁给何達扇风的秦淮茹见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