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东旭,你跑什么呀!(1 / 2)

等小媳妇、小丫头换好衣服又花了不少时间,眼看就要到中午了,何達赶紧招呼人出发。

秦淮茹这时问道:“当家的,地安门百货离这远不远,要不要骑车过去?”

何達道:“有点路程,但也不算远,我骑车了怎么带你们?”

秦淮茹提议:“让雨水坐前面,我抱着孩子坐后面。”

“你又要扶着车,又要抱着孩子,多不安全呀,咱们还是走着过去吧,顺便在路上找个吃饭的店儿。”何達摸了摸荷包,别忘了带钱,那可就尴尬了。

秦淮茹倒是有自信:“你骑慢点,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搂着你腰,其实也挺稳当的。”

“雨水坐车也不老实,我怕她滑下车杠。”话说现在有没有雨水这么大孩子的儿童座椅可以卖,不对,现在儿童座椅根本就没有卖的,这东西好像是新千年后才有人搞出来的,这样的发明不是送给自己拿奖金的吗?

何達高兴,也没避着孩子们的面,亲了小媳妇一口。

何雨水见此,赶忙捂着眼睛,说道:“羞羞!”

小不点也学着姐姐,捂住眼,喊道:“羞羞!”

“大白天的,当着孩子们的面呢!”秦淮茹责怪的拍打了一下何達,都老夫老妻了,脸还红了。何達笑了笑:“我这是激动的,我刚刚想到了一个发明,等明天去厂里说说,说不定又能拿到奖金呢!”

“真的呀,那太好了!”秦淮茹听到有奖金拿,心里也高兴。

秦淮茹牵着何雨水,何達抱着小不点,和付老汉打了声招呼,若是柱子回来,就帮忙和他说一声,随后一家人便出发了。

从鼓楼东大街往西走,路上正好看到了一家卖豌豆黄儿和艾窝窝的小吃店,小丫头提议要尝尝,何達只好随了她的愿。

豌豆黄儿是一种民间小吃,一般加有小枣制成,俗称糙豌豆黄儿,在庙会等场合放在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后传入宫廷,由御膳房改进,俗称细豌豆黄儿,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京城传统风味小吃,明代已有,颇受大众喜爱。制作时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和面粉制成的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因其皮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所以得名艾窝窝。豌豆黄儿和艾窝窝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的,店家只有在元宵庙会至开春时节才会卖,等到了夏季,“冰碗”扒糕、漏鱼儿等小吃就会出来,顾客们的选择就多样了。

何達吃不惯用糕点做午饭,便去外面买了碗卤煮面,没想到在外面还听到了一点八卦,有摊主说上面已经有想法,想将庙会上经营得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羊霜肠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那块地儿,搞个大一些的小吃店。

这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听起来挺靠谱,何達听后恍然,更大规模的合营这是要开始了呀!等喂完小不点,一家四口才再次出发,此时距离地安门百货也不远了。

老京城有关于商业繁华地区的俗语为“东四西单鼓楼前”,其中“东四”指东四牌楼周边,“西单”指西单牌楼附近,“鼓楼前”指钟鼓楼南侧区域。而在这三地儿中,“鼓楼前”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早在元代,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匠人篇所记载的周代王城来规划,京城就被规划为了“前朝后市”,即都城南部为皇宫衙署,北部为市场和商业街的意思。而“鼓楼前”就属于“后市”商业区,历来是京城繁华兴盛之地。

正是基于此,上面才会在“鼓楼前”,即地安门外大街,开设了最早的百货商场。

地安门百货商场现在只有一层,并不是后世的样子,里面经营着日用百货、针纺织品、服装鞋帽、钟表眼镜、家用大件等近万种商品。这个商场的大小放在后世,只有在小县城才能看见,但放在现在,却颇具规模。

女人们天生就是喜欢逛街的,光是看看,就让小媳妇和小丫头赏心悦目。

见小媳妇舍不得花钱,何達只好亲自为其挑了一套如今最流行的列宁女装,也给小丫头挑了件夏季的成衣。

秦淮茹一边责怪何達乱花钱,一边又问:“当家的,你马上要做食堂副主任了,是不是也该买块表?”何達听此,心里感动,小媳妇对自己吝啬,对家里男人还是挺舍得花钱的嘛,他摇了摇头:“厂里有很多领导都没有带,我也没必要去显摆。”

“表不买,衣服总要买吧,你看你穿得这身衣服,都好几年了。”秦淮茹至今还记得何達穿这身衣服第一次去秦家屯的场景,当时她还以为城里人都是这么装扮,后来进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自家男人那是真有本事的。

碍不过小媳妇的劝说,何達最终也买了一件新衣。

三人都买了新衣服,就小不点啥都没有,他好像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当即撇着嘴就要哭。何達见此,瞧不远处有卖玩具的,就给他买了个拨浪鼓,算是把小不点打发了。

逛到下午两点多,小媳妇逛街的兴致还很高,何達急忙劝说:“肚子里还怀着小的,可别累着了。”小媳妇听此,这才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