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们都走了,帮忙的两个工友自然也没有继续逗留。
何達与易中海同处一个房间,觉得十分不自在,遂把贾招娣还给贾张氏,他自己也出了病房。冬春之际,正是患病的高峰期,家里小不点最近也有点咳嗽,反正现在都来了医院,何達便挂号找了一位儿童医生问了问。
医生给何達分析,这个季节的儿童咳嗽,要么是过敏,要么是病毒,要么是风寒着凉。具体情况,还是要带孩子过来看看。
何達觉得这医生说得挺详细的,打听了一番他的坐诊时间,打算明天带孩子过来瞧瞧。
忙完这件事,何達准备回四合院,正好遇到了同样准备回去的杨碧华,见其一个人大着肚子,还要抱着孩子,他赶忙搭了把手,把贾招娣接了过来,可别让人在路上摔了。
“你怎么一个人回去?”
“我婆婆要留下来照顾东旭,何叔你走之后,易师父也走了。”
解释完,杨碧华直接开门见山的向何達说道:“何叔,东旭的胃病其实都是装的。”
何達道:“我觉得也是,平时东旭吃饭挺积极的,说他忽然得了胃病,了解他的人都很难相信。”杨碧华苦笑:“我们家也不想这样的,但生活却把我们逼成了这样!”
“日子就是这样的,再苦能有过去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苦?”何達宽慰道。
“妈妈我饿!”贾招娣闻到了不远处包子铺的香气,忽然摸了摸小肚子,对杨碧华说道。
听贾招娣这么说,何達想起了这小不点抓阄时的场景,看来她和包子挺有缘呀!
抱着贾招娣来到包子铺前,何達询问还有什么馅的包子卖。
店主马上就要收摊了,蒸笼里还有七八个剩下的素包子,如果何達都要,店主表示可以便宜一点。“那都给我拿纸包起来吧,今儿吃不完,可以留着明天吃早饭。”
接过还有些余热的包子,何達拿了一个给招娣,杨碧华见此,急忙想帮忙付钱,她摸了摸荷包,这才发现下午那会儿走得急,忘了拿钱。
何達摆手:“算了,就一个包子的事!”
杨碧华惭愧道:“何叔,你和淮茹都帮我太多了,我实在是……”
何達笑道:“你也别跟我见外了,你不是要跟我拜师学厨吗,今儿这包子,就当是我这个师父买给徒孙吃的。”
杨碧华听此,只好默默把感激记在了心里。
别看贾招娣个头不大,胃口却不小,拳头大小的包子,何達掰成两半喂她,她一口气吃了两个,而且还有些意犹未尽。
何達见此,打趣道:“等招娣长大了,就跟我学做包子,将来这也是一门吃饭的手艺。”
第二天,中午吃完午饭,何達打着去看贾东旭的名义溜了出来,带着小媳妇和小不点去了医院。继续挂了昨儿那位儿童医生的号,随后排队等着。
没想到这时竞然看到了许富贵带着许大茂来了医院。下午许大茂请了假,说是去火车站接亲戚,怎么接到医院来了?
心下好奇,何達和小媳妇说了一声,偷偷跟在了许家父子身后,打算看看这两人到底来医院干啥。一直跟到老中医的接诊室,何達才停下了脚步,自己也不可能一直盯着这父子俩,他想了想,从电商系统里买了一包糖,抓了一把给一位小护士,冒充是许大茂的亲戚,让其帮忙留意一下,过会儿他再过来问问“大侄子”的情况。
见人家是亲戚,名字都能叫对,得了好处的小护士自然二话没说,答应帮这个小忙。
许大茂这时还不知何達这个师父对他的“特别关爱”,见前面一个病人出来,他心情忐忑的跟着老爹走进了接诊室。
老中医询问了许大茂的病情,随后望闻问切了一番,这才说道:“问题不大,你们放心!”说完,老中医先让许大茂出去等着,随后对许富贵说道:“医书里说,那个是人的元气,年纪轻轻就流失太多,可不是好事。”
听老中医说得云里雾里,许富贵十分着急:“医生,你就说我儿子这毛病能不能治吧,我就这一个儿子,可不能有什么意外呀!”
“我可以开几副药,你回去让他补补元气,但这只是治标,归根到底,你还要督促他把一些坏毛病改掉。”
“什么毛病?”
“第一,睡姿要正确,不能趴着睡,以免压迫,建议调整为仰卧或侧卧的睡眠姿势。第二,缓解精神紧张,不能往那方面想,如果克制不住,就用冥想或运动转移注意力。第三,你们做父母的也要避着点,不要让他过早………”
正在帮忙整理病例的小护士听此,瞬间面红耳赤,最后直接跑出了接诊室。
许富贵将老中医的话听在耳中,心里充满着羞愧与愤怒,这儿子再不管,可就要废掉了。
何達这边,陪小媳妇一起看完孩子的咳嗽,随后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找小护士打听了一番。
“你那侄子年纪轻轻就不学好,多的话,我就不说了,你自己体会!”小护士说完,哼了一声,就跑开了!
“什么叫不学好,什么叫自己体会,也不解释解释,真是吊人胃口!”何達也很无奈,自己可没得罪这位姑奶奶呀。
既然答案是个哑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