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高盛VS大摩(求首订!)(1 / 5)

名称:美利坚10月费城制造业指数

重要指数:★★★

前值:2

预期:1

实际:-2

名称:美利坚10月耐用品订单月率

重要指数:★★★

前值:12. 4%

预期:10.8%

实际:3.2%

【快讯(爆):美元指数低开低走,欧元/美元短线涨超1%;英镑/美元涨超1.4%;美元/日元跌逾1%!】【快讯(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于30分钟后发表讲话!】

【快讯:大宗商品全线上涨,上涨合约数占合约总数的70%!】

大量的信息一瞬间刷屏了所有正在关注市场行情的投资者。

首先是8点30分公布的几项数据。

第一项,美利坚10月零售销售月率,即恐怖数据。

结果显示,销售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的0.3%,已经非常接近荣枯线,这是美利坚除去金融危机时期外,最糟糕的零售数据!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11月的零售数据就有可能跌破0%,变成负数。

零售为负,则代表美利坚当月社会零售相较去年同期出现萎缩,这是经济衰退的重大信号!如果说单单只有零售数据这一项不能证明什么,那后面的两项数据无疑大大增强零售数据的可信度。费城制造业指数是体现美利坚实体产业情况的最佳指标。

数据显示,10月以来,美国制造业已然跌破荣枯线,正式步入衰退周期。

虽说美利坚并非传统制造业国家,但情况如此糟糕并不是什么好事。

紧接着耐用品订单月率也不及预期,这和零售月率大跌相互印证,耐用品订单不足同样表明民众消费意愿差。

什么情况下大家不愿意消费?

要么现在没钱,要么担心将来没钱。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能证明同一个观点:

美利坚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联储被迫印钞救市,海量美元涌入市场。

银行家的想法是,通过印钞放水防止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从而避免美利坚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只要金融体系不倒,美元霸权就依然能玩下去。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当时最正确的做法。

尽管五大投行中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倒闭,美林并入美银,但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最终得到遏制,并未彻底冲垮美元的金融大厦。

可是,还是那句话,代价是什么呢?

保住金融机构就保住了美利坚吗?

救市放出去的天量美元,真的没有副作用吗?

其实许多经济学者都知道,印钞是饮鸩止渴,压根治标不治本。

所有那些认为放水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要么蠢,要么坏。

这个世界终究是由物质构成的,商品不会从货架上长出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不会凭空增长,如果印钱能解决问题,那国家还发展什么工业?工人还上什么班?直接发钱不好吗?

美利坚的问题表面上是金融系统爆雷,实际上真正的麻烦出在制造业上。

制造业空心化如同附骨之蛆,把美国人逼向脱实向虚的金融服务业。

银行家利用从美联储低息甚至无息借来的贷款高息放给普通人,让他们去炒房、炒股。

这是一种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只要房价一直涨、股市一直涨,所有人都能赚钱。

美联储把印的钱放出去了,赢;

商业银行业绩完美,赢;

普通人贷款买的房子上涨、股票升值,赢;

房地产商、上市公司数钱数到手软,赢。

好了,问题来了,都在赢,谁输了?

答案是全输。

金融危机爆发后,参与上述环节的四方势力全都损失惨重。

美利坚政府为了保全大局,选择牺牲其他三方,确保“大而不能倒”的商业银行不出现塌方式破产。他们确实做到了,这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蔓延开来,给美利坚这个强大的帝国狠狠续了一口命。然而,前面提到过,饮鸩止渴无法治本,印钞机一旦开启就停不下来了。

2009-2010年,美利坚通胀高企,E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

于是美联储于2010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企图通过加息+缩表的双重手段打压通胀。

加息,即提高美利坚联邦基准利率,这个基准利率直接与所有用美元计价的商品、服务紧密相关,比如存款利率,比如房贷利率。

基准利率提高,商业银行从美联储拿钱的成本就会提升,其他投资方从商业银行借贷的利息也会大幅上涨。

如此一来,人们的贷款意愿就会下降,存款意愿就会上升,放出去的美元就会收回央行。

紧接着美联储再祭出缩表这个杀手锏。

所谓缩表,指的是收缩资产负债表,可以直接理解为央行直接从市场抽水,扩表则相反。

在加息和缩表双管齐下后,通胀得到了遏制。

至此,问题好像都解决了,金融危机撑过去了,恶性通胀也打下来了,世界重归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