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一定有阴谋!(4 / 5)

石,政令是框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梁进精神微振,开始结合前世记忆中诸多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治理智慧。

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大乾王朝的现实国情,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与阐述。

对于政令调控,梁进想到了规依《唐六典》的“田令”,可令每户垦田十亩者,须种稻六亩、桑三亩,余一亩为菜畦。州县每年春耕前核查田亩,违令者杖责,超额种稻者可免一年徭役。

赋税方面,仿“两税法”,对种稻户征实物税,税率十取一;桑户除缴丝帛外,另纳“青苗钱”。设“市易务”专司桑稻比价,若丝价暴跌,则以赈济蚕户;米价腾贵时,开仓平粜,维持“一缣易米五石”之衡。

民生保障之制依汉制广设“常平仓”,丰年由官府以时价加一成收购余粮,藏于砖石仓廪。陈粮折价售予酒坊、酱园。遇灾时,开仓施粥,辅以以工代赈,招募灾民疏浚河道、修缮堤堰。

金融扶持方面,效仿北宋“青苗法”,由富户组成“义庄”,春贷种子于贫农,秋收后还本付息,利率三分。官府作保,若遇灾年,可延期至次年偿还,确保农时不废。

梁进这一套“田亩令-赋税制-仓储法-金融策”的组合拳,既借鉴了历史经验,又规避了那些导致政策失败的雷区(如青苗法的强行摊派),更注重实际可操作性和对底层民众的保护。

其理论既不会过于超前,也不会惊世骇俗,又处处透着可行性与巨大的潜在效益。

当他终于停下话语时,窗外已是暮色四合,饭馆内也点起了昏黄的油灯。

中年女子听得双目异彩连连,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她并非只会喊好的外行,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梁进这套策略的精髓。

这套策论不仅仅是针对“改稻为桑”弊病的补丁,更是一套可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系统性地方治理框架!

其后续改进空间巨大,一旦生产力提升,这些政策完全能随之升级调整!

“妙!妙极!先生真乃佐世之才!”

中年女子忍不住击节赞叹:

“依先生此策,改稻为桑造成的粮荒民困之局,快则一年,慢则三载,必可彻底扭转,扭亏为盈!”

“其策高瞻远瞩,周密详实,直指根本,更难得的是环环相扣,落地可行!”

“先生胸中之丘壑,腹内之经纬,实在令我……五体投地!”

她看向梁进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好奇,变成了此刻毫不掩饰的火热与钦佩。

她见识过无数所谓的“名士”、“大儒”,或空谈误国,或迂腐守旧,或志大才疏。

而眼前这个看似粗豪的黑脸汉子,其思维之缜密,学识之渊博,对民生疾苦的理解之深,以及那份将宏大构想拆解为可执行步骤的务实能力。

无不透露出他的惊世才干!

这时。

早已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饭馆掌柜,终于鼓足了勇气,哭丧着脸凑过来,对着女子和梁进连连作揖:

“二位贵客啊!实在对不住!您看这天都黑透了,宵禁的时辰也快到了,官差老爷们都在外头催了。”

“小店实在是……求求二位贵客高抬贵手,改日再叙?”

“改日小店做东,给二位赔罪!”

中年女子被打断,秀眉微蹙,显然极度不悦,更觉意犹未尽。

她完全无视了掌柜的哀求,目光灼灼地盯着梁进,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诚恳:

“先生!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心中尚有诸多关于时政、吏治、乃至边务的疑惑,渴望聆听先生高见!”

“此地嘈杂不便,不知先生可否移步,随我前往客栈下榻?”

“我们秉烛夜谈,彻夜畅论天下事!”

梁进此刻是真的有些乏了。

在脑中不断检索、融合前世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知识,还要结合此世的具体情况加以阐述,其精神消耗远比大战一场还要剧烈。

他看了一眼中年女子,又瞥了瞥她身边那个自始至终都在埋头苦吃、仿佛天塌下来也与他无关的油腻胖子,故意说道:

“夫人盛情,在下心领。”

“只是大晚上的,况且还有尊夫在侧,恐怕……有所不便吧?”

他特意在“尊夫”二字上加了重音。

中年女子先是一愣,随即恍然,不由得哑然失笑,连忙摆手解释道:

“先生误会了!”

“这位斐彪,乃是江湖上人称‘饕餮狂厨’的好汉,一身刀法了得,更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厨艺”

她语气平淡地介绍着身边凶名赫赫的同伴:

“至于那位‘千机童子’韩童,先生已见识过了。”

“我们三人算是同路结伴而行,彼此并无其他关系。”

“对了,在下木山青,还未正式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她再次郑重抱拳,目光坦荡而真诚。

木山青?

这名字听上去像是个男人的名字。

不过这中年女人行事风格,倒确实不像是柔弱女子,反而充满男子气魄。

梁进微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