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谷歌总部小院三公里外,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便是谷歌Tunes部门的办公场所。阳光透过临街的玻璃窗洒在浅灰色的地毯上,映出员工们忙碌的身影,键盘敲击声嗡鸣交织成独特的办公旋律。
随着多轮的人员扩招稳步推进,谷歌当前的员工总数已突破了四百人,原本还算宽敞的总部小院早已不堪重负。
娱乐室交替着轮流使用,茶水间的咖啡机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就连走廊尽头的储物间都被改造成了临时工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成立的项目组根本没有富裕的办公空间,不得不另寻办公地点,这栋三层小楼便成了临时的解决方案。
“总部那边的施工进度怎么样了?”恩斯特站在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问道,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总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分散办公不是办法,不仅会造成管理上的巨大困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在悄然攀升。
此刻的办公环境更是让他忧心忡忡,人力资源部最新提交的空间使用报告显示,每个员工的平均办公面积已压缩至标准值的60%,文件柜只能摆在楼梯转角,空间利用率已达到极限。
在美利坚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让员工像在港岛那样过着蜗居式的办公生活,很难让他们在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
对于习惯了宽敞空间的美国人来说,这样的环境甚至不如在车库里工作,至少在转身时不用担心碰洒掉同事工位上的咖啡杯。
“咱们的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目前的规模足够满足使用需求。后续如果进行扩张,再逐步扩建就行。现在就等设备到位,一旦调试完成就能够立即启用”。
谢尔盖·布林的声音里也带着一丝的焦虑,恩斯特着急,他比恩斯特更急。
毕竟这是他需要负责的工作,不像恩斯特甩手掌柜一个。
“至于员工办公大楼,我打算先建造一批简易样板房,等数据中心启用后,先让部分员工搬过去”。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这样会额外增加一些成本,但至少不会阻碍谷歌的发展步伐”。谢尔盖·布林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办公场地太紧张,我都不敢让人事部放开招人。不管是谷歌搜索还是谷歌邮箱,现在都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佩奇已经跟我提了很多次了”。
“但实在没办法,总不能再租一批办公楼,来回折腾员工吧?”
他无奈地摇摇头“所以我让施工队先建一批样板间,环境虽然简陋些,但空间足够大。而且新办公楼就算建成也不能马上投入使用,正好用样板间过渡,到时候搬迁也方便些”。
恩斯特点点头,对谢尔盖·布林的安排表示赞同。
他知道在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样的折中方案已是最优选择。
“那时间呢?多久能进驻?”
谢尔盖·布林几乎没有思索,立刻回答道“最迟一个半月,所有员工都能搬到总部办公”。说话间,两人跟随谷歌Tunes的负责人华莱士·恩佐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几张谷歌Tunes项目的进度图表,角落里的绿植为空间增添了一抹生机。
不过恩斯特并没有急于询问谷歌Tunes的具体情况,而是继续和谢尔盖·布林讨论着谷歌的发展问题。“问题很简单,也很明显,就是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扩张,这不仅涉及企业规模的扩大,还有人才储备的问题”。
谢尔盖·布林端起华莱士·恩佐的秘书刚送来的咖啡,抿了一口润了润喉,放下杯子后开始汇报“现在谷歌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4800万,我觉得尼尔森等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肯定有问题,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恐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估”。
就在半个月前,尼尔森等知名数据机构结合全球互联网今年前三个月的增长情况,出具了一份数据预估报告。
报告中提到,今年全球互联网人数很可能突破8000万人。
但在谢尔盖·布林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偏低。
这些机构的数据通常参考联合国互联网管理部门给出的粗略调查结果,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范围内走访,只能算是一个大概数值。
不少机构对这份数据持怀疑态度,因此全球具体的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具体数字至今仍是个谜。权威一些的机构公布的数据与联合国给出的数值相差不多,上下浮动约几百万用户。
可也有媒体声称,全球互联网人数已超过一亿人,甚至更多。
这一说法主要是根据全球电脑销量推算出来的结果。
光是1996年,全球电脑销量就突破了6000万台,虽然其中不少是企业、学校、机构采购,但个人计算机的出货量也超过了一半。
电脑不同于快消品,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保质期。
除非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或者数码发烧友,否则很少有人会每年更换电脑。
目前全球电脑的保有量已超过三亿台,即便其中有不少是老旧机型,被淘汰了一部分,但仅过去两年,计算机的销量就突破了一亿台。
销售出去如此多的电脑,互联网用户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