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傍晚,曼哈顿的天空被染成一片深邃的钴蓝,希尔顿酒店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宛如一座镶嵌在城市中央的巨大宝石。
恩斯特身着深灰色西装,步履从容地走出轿车,皮鞋踏在酒店门前的大理石台阶上,发出清脆而沉稳的声响。
宴会厅内早已是人声鼎沸,衣香鬓影。水晶吊灯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白昼。恩斯特刚踏入宴会厅,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主席台上的身影吸引。
一个发际线明显后移的男人正站在那里,额前的头发稀疏得几乎能看清头皮,露出的光洁额头在灯光下格外显眼,说他四十岁怕是都有人信,可他实际年龄才三十四而已。
手持话筒,声音洪亮地正在进行着演讲,语气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自信与热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聆听他的声音。
“1994年,那时我还在华尔街打拼,在考察互联网项目的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行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它必将彻底改变人类数千年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
男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宴会厅,带着一种坚定。
他的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似乎在描绘着一个宏伟的蓝图,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于是,我毅然决然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在自家的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公司。”
这句话掷地有声,台下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恩斯特站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
今天这场高盛举办的酒会,与其说是高盛的酒会,还不如说是亚马逊或者贝索斯的独角戏。就在两天前的5月14日,亚马逊在纳斯达克成功IP0上市,每股发行价定为18美元,共计发行300万股股票,成功募集到5400万美元资金,公司估值更是高达4.29亿美元。
这一盛况在华尔街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亚马逊瞬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IP0之后,贝索斯持有亚马逊43.1%的股份,凭借这一持股比例,他正式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媒体更是将他称为“第二个恩斯特·加菲尔德”。
对此,恩斯特心里就忍不住想吐槽那些媒体,什么眼神啊?
虽然贝索斯只比自己大了9岁,但那堪忧的发际线说一句四十岁都不为过。
而自己呢,正值年轻,身姿挺拔,面容俊朗,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恩斯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领带,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看着台上的贝索斯暗道,咱俩有可比性吗?
当然,恩斯特也明白,媒体这般称呼,更多的是看中贝索斯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
亚马逊确实被资本界普遍看好,否则承销商也不会在其尚未上市之时,就如此大费周章地邀请各路嘉宾,为其举办这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其实就是在为贝索斯铺桥搭路,积累人脉,拓展资源。
主席台上,贝索斯的演讲仍在继续,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极具感染力。
“我当时非常坚信,电商必将成为互联网行业中最赚钱的领域之一。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深入分析,我们列出了五种在电商行业最可能赚钱的商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听众,似乎在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聆听“它们分别是光盘、软件、电脑配件、音响制品和书籍”。
“而在这些商品当中,图书的市场无疑是最为庞大的,其供应链也最为成熟稳定。”贝索斯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对这个市场了如指掌。
“更关键的是,世界上现存的书籍种类超过300万种,没有任何一家线下书店能够将所有品类尽数囊括。“别说是300多万种了,即便是10万种书籍,那也得是大型图书馆级别的存在才能容纳。”“但这种在现实中看似不切实际的情况,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却能够轻松实现,也只有互联网才具备承载如此庞大规模的能力。”
“所以我决定以销售书籍为切入点,正式进军互联网行业。”他继续说道。
“之后,我开始四处游说各大出版商,争取让他们为亚马逊供货。到1995年亚马逊正式上线时,我们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多品类的书籍,将第二名远远甩在了身后。”
“也正是凭借这一显著优势,亚马逊迅速在市场上蹿红,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业务扩展到了全球46个国家。”贝索斯的话语中充满了成就感,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而我想说的是,书籍业务仅仅是亚马逊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亚马逊将会进军音像制品领域……”台上,杰夫·贝索斯依旧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创业历程以及亚马逊未来的宏伟规划,字里行间都在向在场的华尔街精英和资本大佬们传递着一个信息。
亚马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他们的信赖与投资。
所有人都被他描述的宏伟蓝图所吸引,只有恩斯特是个例外。
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听了几句,便对这场演讲失去了兴趣。端起一杯香槟,又取了一些精致的开胃小食,缓步走到宴会厅的角落里。
他找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下,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