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这就是新闻行业的潜规则,尤其是在这种中小型报社,理想往往抵不过现实的利益诱惑。
“除非……”莱利话锋一转,目光紧紧盯着卡尔,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你自己能说了算,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传媒公司,这样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报道,不用受报社老板的掣肘,也不用被各种利益关系绑架。”
听到这话,卡尔陷入了沉默。
他低头看着脚下平整的路面,脑海中翻涌着各种思绪。
成立自己的传媒公司,这个想法其实早就在他心中盘旋了许久。
莱利见卡尔沉默不语,不由得好奇地望了他一眼。
当看到卡尔脸上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的表情时,莱利大吃一惊,声音都不由得提高了几分“你……你该不会真的想成立自己的公司吧?”
在莱利看来,这简直是异想天开,自己不过是想要告诉对方,应该去大报社才是更好的发展,没有想到对方居然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
卡尔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认真的光芒“说实话,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已经考虑过不止一次了。莱利觉得对方是疯了“你知道一家报社要运营起来需要多少资金吗?最少也是百万美元级别的。”“员工工资、信息采集费、房租水电、印刷成本……这些哪一项不需要花钱?你去哪里找这么多资金?”
在1997年的美国,百万美元绝对是一笔巨款,对于一名稍有名气的记者而言,想要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莱利的质疑,卡尔却显得异常从容,他轻轻摇了摇头“其实不用那么多资金。”
“我们完全可以避开传统报社的模式,做一家网络传媒公司。不需要大量员工,也不需要高昂的信息采集费和印刷成本,初期只专注于专栏内容创作就够了。”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现在的专栏赛道就是互联网领域,主要报道互联网行业的新闻动态,偶尔还会推出互联网公司的采访专题。未来如果成立网络传媒公司,我们可以把专栏内容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行业”。“科技业,然后是金融业、能源业、制造业等等。我们的核心定位,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深度的行业分析和企业解读,让他们通过我们的内容,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投资潜力。”“你想想,只要我们能做出高质量的内容,打响自己的名气,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甚至主动邀请我们做专题报道。这些优质的采访资源又会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投资者关注,形成内容质量、名气提升、资源获取、内容质量再提升的一套良性循环。”
卡尔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而且做网络传媒的成本极低,只需要一间小小的办公房,再配备几台电脑和一台小型服务器,我们就能搞定所有的内容创作、编辑和发布工作”。
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莱利觉得卡尔想的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莱利抬手看了一眼手表“我们还是先去发布会现场吧,别迟到了”。
莱利迈步走了出去,卡尔看了他背影的一眼也跟了上去。
他刚才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其实就是在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创业。
莱利也明白,但他不能下定决心给出答案,所以转移了话题。
卡尔也不着急,放弃工作草根创业,确实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勇气的。
追上莱利的脚步,就听见对方羡慕的说道“真羡慕呀,他们的员工还真是悠闲”。
卡尔顺着莱利的目光环顾四周,此时的园区内已经变得更加热闹,不少谷歌员工正悠闲地漫步在道路上,有的手里端着咖啡杯,与同事低声交谈。有的则干脆躺在草坪旁的长椅上,翻看手中的书籍。还有几人围坐在休息区的圆桌旁,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讨论着工作。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此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这个时间点员工们早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坐在工位上处理各种事务。
但在谷歌园区,却看不到丝毫紧张忙碌的氛围,员工们大多神情放松,行动从容,甚至有不少人在园区内的各个角落享受着悠闲时光。
这种独特的办公氛围,确实是其他公司难以见到的景象。
就在这时,卡尔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全新的报道思路瞬间浮现。
他觉得完全可以以谷歌的办公环境和员工状态为切入点,做一个深度专题报道。
在此之前,所有关于企业的新闻报道,要么聚焦于技术成果和产品创新,要么围绕高层领导的决策和战略布局,几乎没有人关注过企业的办公环境、员工福利以及工作氛围这些软性话题。
但卡尔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许正是谷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创造出优质产品的关键原因。
“这绝对是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超级话题,肯定能吸引大量读者的关注。”
这样专题报道的受众群体不仅包括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还包括大量的潜在求职者和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