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西夏牛马(1 / 3)

雨停之后,道路越发泥泞。

白马川浑浊的河水,只是哗啦啦的横在前头。

原来横在河面上的夏军浮桥,已经被破坏的干干净净,只有黑暗中还矗立着几个残存的桥桩。

几个西夏的哨探,就潜伏在不远处,等着宋人出来破坏桥桩。

李察哥料定宋军会来破坏,所以早早做好了布置。

不过四下静悄悄的,不像是有人的样子,几个哨探不敢大意,依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韩世忠本来确实打算拆除这桥桩的,但是他想来想去,破坏了桥桩,对面也能再次安装。

而且对面要是不傻的话,还可能会提前埋伏,所以与其破坏桥桩,还不如再袭一次营。

他并不打算去西夏的兵营,那里的人想和他们正面厮杀,都快想疯了。

韩世忠当然不会白白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看上了西夏的补给辎重队。

西夏的粮草多不了,哪怕只是毁掉其中一小部分,也够他们头疼的了。

这周围坚壁清野有多彻底,韩世忠比谁都清楚。

光是大宋溃兵来的那次,可以说就掘地三尺了,好悬没掘坟挖出骨头来熬汤喝。

韩世忠跟西夏人打交道太多了,他手里杀过的西夏兵,估计都能组成一个三百人领卢小队。

西夏人里,最能打的是铁鹞子,那是重骑兵,如今这地形、道路,都不适合他们发挥。

而辎重队,大部分都是征调的一些地位很低的部落人马,这些人就相当于党项大贵族的奴隶。

李察哥这么想打过横山,去闹一场,估计也是觉得只要突破了这道防线,到了相对平坦的州县,他的铁鹞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袭击后勤,是最好的选择。

后山的小路上,韩世忠身边,是一百多军汉,这些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卒。

在黑暗中,没有发出丝毫声响,如几百名鬼魅一般安安静静的只是散布在周围。

韩世忠小声道:“都小心着点,按照事先说好的,躲避陷阱。”

主队,后卫,两翼哨探不用韩世忠下令,就已经分派的井井有条。

老兵,就是比新兵好用,尤其是在西北这个打了百年的久战之地。

原本这些人,都是陕西诸路的兵马,属于各大军头的私兵、部曲,其他人休想能插手进去,更别提指挥他们了。

这次新年惨败,来得太突然,才让陈绍和韩世忠有了机会。

韩世忠一挥手,袭营小队再次出发,走了没多久,就在一处陷阱旁,瞧见了几个触发陷阱的倒霉蛋,躺在泥坑中。

看穿着和模样,就知道这是西夏的哨探,其中有一个被竹竿贯穿了胸膛,已经死透了。

还有一个,泡在血红的水坑里,还有气息,听到动静艰难地抬起头来,目光中带着仇恨。

当先的小兵一刀戳了进去,结果了他的性命。

韩世忠冷笑不止,还想从后面山林中偷袭,这地方要是能偷袭,前面还修堡寨做什么。

这里之所以当年能阻挡大宋兵马几十年,不就是因为地势险峻么。

自己熟悉道路,知道陷阱,想从这里绕出去,都需要整整一夜时间。

......

西夏的粮草不多,他们的打算是,越过横山之后,以战养战。

就像大辽的契丹人一样。

辽军的惯例,是不提供后勤支援的,一切供应,要靠自己打草谷。虽然在辽国中期以后,各成营号的军头,也开始统一给自己麾下提供一点粮草犒赏――军饷还是没有的。

西夏比他们稍微强一点,但是强的也很有限。至于大宋,都堆积在童贯这样的人手里,西军打仗时候,要跟自己辖区的百姓们额外征税。

宋辽夏哥仨,在不给部队发饷这件事上,又默契了一把。

大宋富裕,边境村落即使穷困,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富户,宰一家就够吃了。

存粮的地方,距离中军大帐不算很远,所以并没有预设会有人来劫营。

但是保护粮草,依然是带兵的常识。

李察哥在四周设了多个哨卡堆拨,作为外围警戒,然后安排野利部一个领卢守备粮仓。

李察哥虽然年轻,但是统兵经验很足,他之所以没有过多防备,也是因为早早看出了对面的虚实。

堡寨里没有多少人,防守尚嫌不足,怎么会主动出击。

就算是主动出击,自己这些布置,应该也是够用的了。

他的这个想法也没有问题,要是面对的是一般的武将,他这样想就对了。

可惜,他面对的是韩世忠和陈绍。

一个敢打,一个敢批。

而且他这次带兵远征,内部也有一大堆的问题。

......

在西南方向,负责警戒粮草的,是西夏党项族没藏部的人马,他们原本是党项八大部落之一,实力很强。

后来因为在内斗中失败,被嵬名氏清洗,从此沦为三流部落。

这个领卢,首领叫没藏庞哥,手下实有人数四十二,弓六张,刀矛加起来四十余件,甲一副都没有。

可谓是寒酸到了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