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时之雄(1 / 3)

朱令灵能提出改良战马的建议,让陈绍十分满意。

山地战马,在横山一带打仗,自然是极为合适的。西夏的铁鹞子,就是用的横山马,山地里冲撞起来,如履平地一般。

将来在一马平川的河北打,甚至在其他地方打,就未见得合适。

手下人越来越上道,都在朝着让这个小势力更强大而努力。

他们横山诸羌,就是整个定难军的缩影。

送走了老朱,临近傍晚,陈绍回府。

在内院前他稍微犹豫了一下,本来还打算去李师师那里的,又想起老朱这么上道,便打算去金沫儿那里歇息一晚。

来到小院,姐妹两个不胜欢喜,一左一右将他拥到房里,殷勤服侍,更衣换鞋。

陈绍一身白色茧绸中衣,赤着双足,站在镜子前,想起老朱说自己壮硕不少,便自顾自地照着镜子观瞧起来。

确实不错!

他原本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在西北每天吃肉、蛋、奶,骑马操练也没落下。

虽然不似董大虎、韩世忠这种天生的武将胚子那般雄武,但是也算得上十分精壮。

按理说他这个年纪,碰到李师师、朱令姐妹,很容易被猛吸成人干。

好在李师师是个心疼他的,时不时就给他讲利害干系,不叫他纵欲过度。

由此也彻底成全了陈绍如今的身子骨。

说实话,他是有点庆幸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圣人。两世为人,自己也没尝过李师师这种尤物,如果她是个由着陈绍快活的狐媚子,那陈大帅八成是无法扛住这种诱惑而自制自律的。

一个好身体,绝对是将来出关征战的前提,陈绍满意地伸手转了一圈,恨不得马上骑马奔驰一圈。金沫儿见他对着镜子在那自乐,抿着嘴笑了一声。

陈绍这才停止了自嗨,在桌旁坐下,端起温热茶盏,轻轻喝了口清茶。

这两个小羌女的房间里,茶叶反倒最是正宗,金沫儿马上转到他身后,为他揉捏肩膀。

金禾儿则坐在他身边,一副天真无邪的可爱样子,陈绍忍不住把她抱在怀里亲嘴。

少女身上香香的,柔软水嫩。

“你们爹爹来宥州了,没来见见你们么?”

金禾儿摇了摇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神色都没甚变化。

陈绍心中暗暗摇头,羌人对家人的观念和汉人还是不太一样。

不过据他观察,宥州、银州这些城池中,羌人、胡人都快被汉人同化了。

而横山诸羌,因为长期在山中部落,与汉人接触不多,还保留了很多自己本部族的传统。

随着陈绍政令的推广,以及横山诸羌下山入城的进行,这种情况应该很快就会被改变。

其实不光是他,西夏如今也在推行汉化,尤其是当今西夏皇帝李乾顺。

李乾顺亲政之后,为强化皇权,效法宋朝官僚制度,削弱部落首领权力,导致党项传统贵族和他离心离德。

梁太后虽然被辽国遣使毒杀多年,但其家族势力仍渗透于朝堂,尤其是军中。

陈绍拿下定难军,对西夏来说,绝对是个巨大打击。

但是却阴差阳错,帮李乾顺除掉了那些部落首领的底牌。

李察哥挥军归京,葬送了西夏大片国土,但是也因此彻底稳固了皇帝的权势。

时间到了这个节点,西夏那些旧贵族,依然坚持延续与辽的联盟,这些守旧顽固派,生怕有一丝丝的变革,他们就希望世道永远保持这样,让自己一直掌权且富贵地延续下去。

但是世事岂能如他们所愿,这些守旧迂腐之人,早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人在充实的时候,日子会过得很快,快到让你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西北的夏日,也是酷热难当。

宥州城外,红柳河畔的庄园,几乎成了陈绍商议诸事的场所。

这里什么都有,进出方便、环境也不错,着实是个议事的好地方。

他面前摆着一叠账目,正在大致翻看着。

陈绍的心里非常清楚,只通过账簿、很难摸清生意的具体名目;但他还是着重看了一下,里面附有的仓库进出清单。

这是商队送来的,在陈绍的撮合主持下,定难军的几家大商户组成了商队。

他们和定难军的合作十分广泛,每一项都有专门的官员审核,陈绍只是走个过场。

现在的合作方式,陈绍很认可,他笑着对商会来人说道:“江南那批东西,处理的如何了?”“回节帅,那批货数目太过庞大,我们正在努力经营。”

“不急,慢慢来就是。”

他觉得两边已经建立了一些诚信,商队的人信任自己,愿意跟着自己赚钱。

因为自己带来的买卖,都是那种利润很大,机会很难得,一般不会落到他们头上的。

而且陈绍这几次的表现,已经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一般朝廷的官员,或者这种割据一方的霸主都会以武力赖账。

商人,毫无办法。

但是陈绍非但没有,甚至都没利用自己的绝对强势的武力,来逼迫商队让利。

陈绍是想长期合作的。

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