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民心之镜,映照的,却是自己(1 / 2)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末。

河南的春天已近尾声,夏意渐浓。

连绵的阴雨被炽烈的阳光取代,蒸腾着大地上的水汽,也仿佛蒸腾着百姓心中积压已久的阴霾。在陆炳的铁腕震慑下,河南官场噤若寒蝉。

李振被押入狱,汪承信被参劾待参,章焕如履薄冰,再不敢有丝毫怠慢。

河道总督衙门的手也彻底缩了回去。

杜延霖“招标”之法得以在相对清明(至少是表面上如此)的环境下全力推行。

开封府、归德府剩余的河工标段迅速开标。

就算没有杜延霖坐镇,再无人敢在工钱、米粮上做手脚,更无人敢收受巨额贿赂一锦衣卫的刀锋悬在头顶,谁也不想步李振后尘。

各标段工程如火如荼展开,工地上号子声此起彼伏,不再是垂死的哀鸣,而是充满希望的呐喊。流民得以安置,每日里挥汗如雨,换来的不仅是裹腹的米粮和叮当作响的铜钱,更是重建家园的盼头。兰阳决口处,沉排坝巍然矗立在湍流之中,经受住了春汛的考验。

虽离最终合龙尚有距离,但那股搏命的气势,已牢牢扼住了黄河的咽喉。

民心因工程进展和实实在在的待遇而安定下来,“杜青天”之名,在河南大地悄然传颂。

大局初定,陆炳的使命已然完成。

他需返回京师,向皇帝复命吕法案及河南河工以及招标详情。

返京之日,开封城外官道旁,河南大小官员在巡抚章焕带领下,早早列队相送。

场面肃穆而隆重,红袍乌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却也透着一股刻意营造的恭谨。

官员们垂手肃立,目光复杂地看着那位即将登车的大都督,敬畏中掺杂着庆幸与忐忑

庆幸的是这尊杀神终于要走了,忐忑的是不知他回京后会如何向皇帝奏报。

陆炳一身大红飞鱼服,玉带束腰,立于华贵的车驾旁,神情一如既往的冷峻。

他简短地与章焕等人告别,言辞公式化,不带半分温度。就在他转身欲登车之际一

官道另一侧,远处地平线上,忽然涌来一片黑压压的人潮!

不是士兵,不是衙役,而是衣衫褴褛却步履坚定的百姓!

他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如同百川归海。

人数越来越多,成千上万,沉默而有序地涌向陆炳的车驾方向,竞将宽阔的官道阻隔了大半。章焕等官员脸色骤变,以为是民变拦驾,惊惶失措,正要喝令衙役驱赶。

“住手!”陆炳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抬手止住了官员的动作,目光投向那片涌动的人潮。

人潮在距离车驾约数十丈处缓缓停下。

人群分开,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张叶、王老五等几个壮年民夫的搀扶下,越众而出。

他们手中捧着一个用粗布层层包裹、看起来沉甸甸的物件。

为首的老者颤巍巍走到陆炳车驾前数丈处,在泥土地上深深跪倒,双手将布包高高举过头顶。他身后的万千百姓,如同风吹麦浪,齐刷刷跪倒在地!

“草民叩谢大都督天恩!叩谢朝廷天恩!”老者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带着浓重的乡音,在寂静的官道上回荡。

陆炳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

老者抬起头,浑浊的老眼中含着热泪:

“大都督!俺们河南苦哇!黄河要俺们的命,贪官污吏吸俺们的血!是朝廷派来了杜青天!他给俺们饭吃,给俺们活路!是您!是您揪出了那些黑心烂肺的狗官,给俺们主持了公道,保住了杜青天给俺们争来的活路!”

他用力托起手中沉重的布包,声音哽咽:

“俺们河南的百姓,没啥值钱的物件报答朝廷、报答大都督您的恩德。只能各家各户按个手印,求识字的先生写下俺们的心声!求大都督,将俺们河南百姓的这份心意……这份“万民书’,呈给万岁爷!让万岁爷知道,俺们河南百姓,感念朝廷派下了杜青天这样的好官!俺们更感念大都督您……您就是俺们的“青天’啊!”

“万民书?”章焕等官员倒吸一口凉气,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被万民无视的尴尬,更有对杜延霖声望的强烈嫉妒。

陆炳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

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凝视着老者手中那粗布包裹,又缓缓扫过眼前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无声跪拜的百姓。

他看到了张叶、王老五这些曾在兰阳堤下泥水中向杜延霖叩拜的面孔,此刻他们的眼神里,除了感激,更有一种未来大有盼头的光芒。

他看到了曾经在开封府衙前绝望等待的流民,如今脸上有了血色和生气。

他想起了兰阳堤上那搏命的青色身影,单薄却顶天立地。

他想起了自己那句“民心如镜,照见的,正是尔等的丑态”的斥责。

而如今,这民心之镜映照的,却是他陆炳自己。

这份沉甸甸的感激,这份将他与杜延霖并称“青天”的赞誉,如同滚烫的烙铁,灼烧着他的神经。他陆炳一生,执掌诏狱,杀人如麻,所行之事多为帝王鹰犬、朝堂倾轧,何曾想过会收获如此纯粹、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