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再没有比王小仙更合适的人了(2 / 4)

是说王介白不行,只是官家您将这两人放在一块,却是万万不可,唐子方过于刚直了,他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若是他去了河北,一定会霸道施为的,万一他什么都查呢?

官家,臣说一句不该说的,若非是现在唐子方在三司什么都查,三司也不是像现在这样,连赈济京师灾民的钱都快拿不出来了,唐子方去河北,若是任性施为,会不会本来能拿出来的赈灾钱款,也拿不出来了?若让唐子方为安抚使,臣以为,一定要以一怀柔之人为副,最好就是河北之人,臣举荐陈荐陈彦升为副辅之。”

“至于王介白,此人能力毋庸置疑,经济之道,更是点石成金,可和唐子方一样,太直了,唐子方还只是刚直,王介白,可称癫直了,若官家意欲用他,臣以为非得有一怀荣重臣为正,压服他才行。”“总之,臣以为绝不可以他二人各为正副,他二人性格可谓是直上加直,刚后更刚,臣害怕他们二人做事时失了分寸,激起河北民变,那样的话,契丹人原本或许只是虚张声势,搞不好都要真的打了。”赵顼想了想,点头道:“司马公,果然是持国之言啊,刚刚是朕,太冲动了。司马公莫不是也认可王介甫之言,认为可以将王介白放出来,命其戴罪立功么?直接去做转运使的话是不是也太夸张了?资历,经验,他都差得有些太远了吧。”

司马光:“臣以为,王介白确是奇才,如此为难之局,或许正需要他这把利剑为官家披荆斩棘,非常之时,用人何必拘泥?只是他经验确实不足,而且个性乖张,非得有一位重且能压得住他的重臣在其上为正才行。”

“老师以为何人可以为正压服他呢?”

“此人目前正在河北。”

“谁啊。”

“汝州知州,富弼。”

“富相啊……嗯?????你的意思是让富弼和王小仙搭为正副为河北事?你不知道他们俩有仇么?”“大灾当前,臣以为富彦国和王介白都是公正之人,不会因私废公,大灾当前,便是他们有再大的私怨,臣也相信他们,是可以相忍为国,公忠国事的,臣以为,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派遣了。”这一番说辞说的,连赵顼都有点不知该如何去接了。

你对这俩人这么有信心么?别说搭档配合了,赵顼都害怕这俩人刚一见面就互相掐脖子。

当然,是否要用王小仙,却是有一个前置条件的,那就是如何处理他王小仙呢?

目前,事情都已经发生一个多月了,王小仙一直就待在大理寺监狱里,也没人审,一丁点的说法都没有。

事实上也用不着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连动机都是天下皆知,就看怎么判的事,听说,太皇太后为此事都跟官家闹绝食了,说是不砍了王小仙她就要绝食而死。

就这,官家都还没砍了王小仙,也没有从快赶紧把人放走,其实明眼人这就都能看得出他想保王小仙了。

事实上群臣最近这段时间在有关于王小仙的事情上,上书也是越来越多的,大抵都是在求情的,不过大多都是建议流放了算了,毕竟,只要不是去沙门岛,流放了也是能够重新回来的。

不过官家依然在此事上没有任何的说法和态度,这就实在也是让人有些摸不清了。

一直到前几日,王安石直接上奏疏说要让王小仙去河北当转运使将功补过,此事这才又复掀起了轩然大波。

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他王小仙杀了俩人,难道还有功了么?还当转运使?正常来说,能当转运使的,最起码先前就要有路一级经历,比如盐铁使,转运判官,亦或者是提刑官之类的官职,再往前则至少也要当过一任知县或是一州通判,再往前则是至少要在馆阁或者国子监等清贵衙门熬过几年才行。

就这,都是一甲二甲进士才有的晋升路径,一套流程走完至少也得十几年了。

换言之一个新科进士,还得是一甲二甲的青年进士,要当转运使至少也得是十几年后了,而王小仙呢?刚进了馆阁才一个月而已。

狗屁的戴罪立功,这跳级跳的都没边了,王安石他是不是疯了啊。

然后,群臣就很快反应过来,这奏疏之所以会传的到处都是,分明就是官家故意的,官家是故意将王安石的这封奏疏传播开来的。

为什么故意要让这奏疏传开呢?莫不是真要这么离谱,真让他去当转运使么?

当然了,河北的那个烂摊子也是真的烂,倒是也确实是有些胆子大,脑子活的,在看到赵顼的反应之后真的递交了奏疏,认同了王安石的观点,认为他可以去河北戴罪立功。

当然了,没人说他可以当转运使,都说可以让他当个河北东路御史或者是安抚使司参议之类的,戴罪立功。

赵顼也没想到,第二个正式认可王小仙,认为他真的可以当这个转运使的居然会是素来以稳重保守著称的司马光。

虽然司马光认为上边必须有一个富弼摁着他。

虽然富弼这个人选真的就是怎么看怎么离谱。

“老师,可愿意明日写一正式的奏疏呈上?”

“喏,臣回去就写。”

“朕听闻王介白不尊敬大臣长辈,曾在馆阁内骂老师是伪君子,老师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