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汉武帝对太子的算计!赵武灵王事件:生前不退权!新太子之路(2 / 3)

丹,在甘泉宫建通天台祀鬼神。这不是养生,是对死亡的极端恐惧。”

“恐惧什么?恐惧太子刘据37岁正当年,而自己快死了。想想赵星野作文里那句:我的存在,仿佛时时刻刻提醒他,该死了,这江山他坐了近五十年,要让位了。”

“汉武帝潜意识计算过:若他活到80岁,刘弗陵18岁刚成年,正合他父死子继的完美安排;而刘据37岁太老成,可能提前夺权。”

“这算是他计算年龄的证据之一。”

中年的汉武帝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算计,仿佛被林啸扒开了。

而林啸的论证,并没有停歇。

“证据二,去母留子,这更赤裸裸揭示汉武帝对于年龄的精准算计!”

PPT切换至钩弋夫人画像,配刘弗陵婴儿像。

“征和二年,刘弗陵3岁出生。汉武帝老年得子,喜不自禁。但钩弋夫人因尧母传说受宠,仅因传说她怀胎十三个月而生子一这暗示弗陵天生不凡。刘彻为保幼子顺利继位,干了什么?处死钩弋夫人!”“著名的去母留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汉武帝为什么要去母留子!”

“表面上是自己想要看着刘弗陵长大!65岁的汉武帝,面对37岁的刘据,视其为威胁;而3岁的弗陵,象征他还能再活十几年的希望一”

“实际上,却是他自己少年阴影的爆发……窦太后给他的阴影,吕后给他的阴影!他显然不想,16岁的刘弗陵,或者18岁的刘弗陵,还要担心头上有不靠谱的母亲,有强势的奶奶……”

“可惜,汉武帝想象终究落了空,在他70岁去世的那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最终选择了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然后找借口钩弋夫人拖进大牢……不久后被赐死。就是担心,主少母壮导致太后专政的覆辙,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以上这两点,无不证明,汉武帝对自己的岁数,对儿子岁数的谋划!而且相当之熟练!”“而一不小心,这种谋划,在刘据身上失败了!”

“他六十五岁的时候,刘据三十七岁了……他也担心,太子有没有自己能活……”

“然后,再加上一些额外的因素,巫蛊之祸……他就顺水推舟了。”

王雪忍不住举手插话:“老师,这太残忍了!可刘据小时候多受宠啊。”

林啸点头:“对!但太爱他恰是悲剧起点。”

“青年汉武帝对刘据的爱,是真挚的父爱和帝王谋划。他培养刘据学儒家仁政,是想儿子在自己死后修复穷兵赎武的创伤。”

“但爱变味了一一当他活过60岁,早年安排反成枷锁。刘据劝他停止征伐,他听不进;刘据宽厚抚民,被他视为不类己。”

“为什么?因为65岁的他不再是36岁壮年皇帝,而是被权力腐蚀的老人。”

“时间扭曲了爱:青年时爱儿子的宽仁,晚年恨儿子提醒自己无力!”

“而这种问题不独刘据有………”

“始皇扶苏年长却被发配上郡;唐太宗逼李承乾造反,后世也录有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太子少长深宫,近岁渐有性情,不复如初。”

“朱元璋为朱标熬白头,可标儿死在父亲前,都是雄主活太久的苦果。”

窦薇薇小声嘀咕:“可刘据好无辜……”

“无辜,但没办法,这是皇权使然,人性使然!”

“第三点必死原因,就不展开说了……就是刘据羽翼已丰!晚年的汉武帝,太害怕自己被取代了,权力顶峰让父爱变形。汉武帝在思子宫哭刘据时,真悔恨吗?”

教室静默,冷冰冰残酷的权力竞然让父子反目,让同学们有些难以接受。

汉武帝各时期。

老年汉武帝垂头,卫子夫落泪。

少年刘据茫然无措,看着深爱自己的汉武帝,一时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恐惧。

“朕害怕高明长大吗?”

这般有理有据的年龄推演一出,李世民看向年轻的太子李承乾,仿佛一瞬间,就了解后来自己的心态了他到那个年龄了,他害怕吗?

他不知道。

“老师……就不能避免这种悲剧吗?假如汉武帝早点传位,始皇也早点传位,李世民也早点传位,朱元璋也早点传位,不就避免了,这些千古一帝太子的悲剧了吗?”

三班课堂沉默一会儿,忽然魏本霞举手,问出了一个比较天真的问题。

“对啊!”

“这种悲剧太不应该了,乾隆和赵构就是这样啊,退位成为太上皇,照样能享受啊,早点传位,就没有这种事情了,为什么要死后才传位?”

“是啊……就不能当太上皇吗?”

“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悲剧啊!”

这个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纷纷打起精神,仿佛为封建王朝的悲情太子们,找到了一条出路。“对啊……母后,为什么这些太子会悲剧?要是汉武帝早点传位给刘据,也不会有这种事情了吧,秦始皇早点传位给扶苏,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了吧?”

这个问题一出,也让小万历眼睛明亮,看向母后和朝中众人,感觉这方法有些两全其美。

“这个……这个问题,为娘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