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穷到要卖头发了,就更别提有什么闲钱买糕点吃了。
她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早知道嫁进季家这么好,她就早点跟季启棠结婚了,何至于吃了这么多年的猪食。
她又去里屋抓了一把大白兔,这是季家老二结婚时买的送贵客的喜糖,还剩下了个底儿。
“吃糖吃糖。”
“那是我爸爸买的喜糖,你凭什么吃!”季威威嘴里塞着鸡蛋糕,一下打掉李春月手里的糖。
季母尴尬极了,要是单说她就罢了,毕竟是当着准儿媳的面。
她难堪地看了眼丈夫,他就坐在一旁,却好像没听见似的。
季启棠冷下脸,“在家时,没有人教过你要尊重长辈吗?”
他冷着脸的时候很吓人,季威威同这个小叔不亲,一直很害怕他。
季威威的神情瑟缩,正当他犹豫想要低头把糖给捡起来的时候,李春月却拍了季启棠一下,“行了小棠,他年龄小,别跟他计较。”
杨柳大约摸清楚了这个未来婆婆的性情,很好欺负,也有点不聪明。
季启棠帮她在小孩子面前立威,她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让季威威怕她、尊重她,而不是充当和事佬,他没长记性,下次还敢那么干。
李春月想起什么似的,同丈夫说,“你说咱什么时候给杨知青和小棠办酒啊。”她还想早点抱孙子呢。
“正好杨知青在家里,干脆今天把日子定下来。”
现在也不兴找大仙算个好日子,季铁民于是说,“前面还有彩礼要商量,现在就把日子定下来,是不是太早了。”
这倒是好办,她跟在季铁民后面回屋,“杨知青,你跟小棠的事情跟家里说过吗?”
提起婚事,杨柳态度格外礼貌,“我父母尊重我的意见。”
“是这样的,咱这边会给新媳妇彩礼,一般是八十八、六十六这样的数儿取个吉利。”
其实农村娶媳妇没那么多讲究的,多是没有彩礼的人家。
大家都穷,一年赚不到多少钱,自然无所谓彩礼不彩礼。
除非男方有缺陷,男方父母用高彩礼补齐儿子在相亲市场上短板,
不过季铁民家日子好过,前天三个媳妇都给了彩礼。
季母想着杨柳是城里人,不能委屈了她,肯定要给彩礼的,家里也不缺那点彩礼钱。
光是季启棠这些年往家里交的家用,就绰绰有余。
“入乡随俗,按照长河大队这边的规矩走就好。”杨柳十分善解人意说道。
她心想,总不可能为了现在的十几二十块钱,失去了未来首富吧。
十分的乖巧,哪里能看出她下午还在众人面前给季铁民挖坑时的狡黠模样。
季母盘算了下家里的可支配现金,以及季家前头两兄弟娶媳妇的彩礼,给季启棠结婚肯定不能用掉大头,但是也不能比两个哥哥的彩礼少太多,“那就八十八,再给你一张手表券,小姑娘戴手表好看,叫小棠给你买块女士手表。”
手表券是季启棠前段时间不知道从哪儿捣鼓回来的,家里发现后,就让季母收着了。
听到要给这么多钱,季铁民面色难看,“手表券我要送给领导。”
凭票券购买商品的年代,手表券一票难求。
在未来儿媳妇面前被丈夫落了面子,季母表情有些尴尬。
那是季启棠,别说没有手表券,就是不给彩礼都不能影响跟他结婚,“我用不用手表都没关系。”
“那就等你们结婚以后,让小棠再搞张手表券。”
季铁民又说,“我们家讲规矩,虽出得起彩礼,也不能当冤大头啊,我们出了八十八的彩礼,女方是不是也得陪嫁六十六?”
季母有些手足无措,她想说,老大老二娶媳妇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彩礼,丈夫也没说要女方带多少陪嫁。
老二家先头去世那个媳妇,把彩礼留给家里的弟弟娶媳妇,只带了两床棉被作为陪嫁。
杨柳现在连六块六都没有,更别提六十六了,就是写信回家要,家里也绝对不会给。
她感觉有点头疼。
“杨柳,你先跟我出来下,我有话跟你说。”
这好像是季启棠第一次喊她名字,以前都喊她杨知青。
两人出了季家,路上没啥人,社员们都回家做饭吃饭。
“是有什么事吗?”
他说话声音不大,“我知道你想嫁给我是为了回城。”